玫琳凱公司與歐洲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支持本土牡蠣恢復項目
牡蠣礁通過一系列生態系統服務造福人類和環境。一只牡蠣每天可以過濾多達240升水,能夠改善水質,提高清澈度,并為魚類和無脊椎海洋物種組成的獨特的高度多樣化群落提供支持。與此同時,牡蠣礁是全世界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據估計全球約85%的牡蠣礁已經消失。
為慶祝世界瀕危物種日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玫琳凱公司(Mary Kay Inc.)宣布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歐洲合作伙伴開展合作,共同支持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本土牡蠣恢復項目。
TNC幫助發起了本土牡蠣恢復聯盟(NORA),這是一個由政府機構、科學家、非政府組織、牡蠣養殖者和私營企業組成的歐洲網絡。這些團隊正在合作恢復歐洲本土的扁平牡蠣棲息地,從而使其再次為依賴于它的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并幫助改善水質。
TNC全球礁群計劃礁群保護負責人Elizabeth McLeod博士表示:“牡蠣礁是我們在保護自然系統方面能夠做出的理想投資之一。健康的牡蠣種群可以確保水質更加清潔,并幫助保護沿海地區和居住在那里的人們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在玫琳凱等資助者的支持下,TNC可以長期致力于恢復和保護這些重要系統。”
玫琳凱與TNC和NORA網絡的合作將共同支持歐洲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資源保護項目,例如:
英國牡蠣恢復區
Blackwater、Crouch、Roach和Colne Estuaries海洋保護區(MCZ):這個284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護區在2013年被指定用于本地牡蠣和本地牡蠣床的恢復。按面積計算,它是歐洲首屈一指的恢復項目。
索倫特海峽(分隔懷特島與英國大陸的海峽):其牡蠣種群自羅馬時代起就被開發利用。事實上,在1972年至2006年間,它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自給自足牡蠣漁場。然而,過度捕撈、疾病和捕食已導致其崩潰,并在2013年最終關閉。自那時起,漁民進入漁場便受到了限制,只能偶爾進入。
歐洲大陸的牡蠣修復
德國北海:該地區是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典型寫照。歐洲本土牡蠣在歷史上曾廣泛存在,但自20世紀中葉以來已被歸類為功能性滅絕物種。個別活體標本很少被發現,這一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該項目正在開發和測試長期恢復該地區牡蠣種群的離岸方法。
玫琳凱首席運營官Deborah Gibbins表示:“玫琳凱很自豪能夠支持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工作,幫助重新引進歐洲本土牡蠣,從而恢復至關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大自然保護協會擁有在四個大洲恢復牡蠣礁的豐富經驗,因此我們對他們在歐洲海域恢復這些稀有和極度瀕危的棲息地的工作充滿信心。在玫琳凱,我們專注于讓地球變得更加美好,包括保護大大小小的生物。”
關于大自然保護協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是一個全球保護組織,致力于保護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水域。在科學的指導下,我們創建了創新且務實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世界上最嚴峻的挑戰,使自然和人類能夠共同繁榮。我們正應對氣候變化,以前所未有的規模保護土地、水域和海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糧食和水,并幫助城市變得更加可持續。我們在7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采用合作方式,讓當地社區、政府、私營部門和其他合作伙伴參與進來。
關于玫琳凱
玫琳凱·艾施是最先突破無形天花板的企業家之一,在1963年就創立了她夢想中的美容公司,目標只有一個:豐富女性人生。如今這個夢想開花結果。玫琳凱成為了一家營業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在近40個國家擁有數百萬獨立銷售成員。作為一家創業發展公司,玫琳凱致力于通過教育、指導、倡議、網絡和創新,賦能女性以實現她們的經濟獨立。玫琳凱專注于投資美麗背后的科學,打造最先進的護膚品、彩妝、營養補充劑和香水。玫琳凱認為,豐富當前的生活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的未來,堅持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組織合作,共同專注于業務卓越、支持癌癥研究、推進性別平等、保護家庭暴力幸存者、美化我們的社區,并鼓勵兒童追逐自己的夢想
玫琳凱標識
玫琳凱公司首席運營官Deborah Gibbins(照片:玫琳凱公司)
大自然保護協會標識
玫琳凱公司慶祝與大自然保護協會及歐洲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支持英國和德國的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資源保護項目。(圖示:玫琳凱公司)
一只牡蠣每天可以過濾多達240升水,能夠改善水質,提高清澈度。(照片:玫琳凱公司)
牡蠣礁是全世界最瀕危的海洋棲息地,據估計全球約85%的牡蠣礁已經消失。(照片:玫琳凱公司)
歐洲本土扁平牡蠣棲息地的恢復可為依賴于它的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照片:玫琳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