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劃算?“圈粉”年輕人的化妝品小樣,被曝大多來源不明……
化妝品小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試用裝”,現在不僅成為了美妝行業的“網紅”,還逐漸形成新的零售業態,受到年輕人的喜歡。除了線下實體店銷售火爆,各大電商平臺都有大量小樣出售。但不少消費者也心存疑慮:美妝店內多種多樣的小樣,究竟是不是正品?這么多試用裝又從哪里來?
化妝品小樣之前所扮演的角色,是品牌提供給消費者體驗的“試用裝”產品,一般作為活動促銷的禮品贈送。然而,如今販賣化妝品小樣成為一門生意。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消費者,發現不少人都有使用化妝品小樣的經歷,使用原因多為“攜帶方便”。
記者在武漢市江漢路一家美妝集合店看到,大廳里擺放著各種大牌化妝品的小樣,這些商品外包裝上大多標有“非賣品”字樣。
除方便攜帶外,小樣的價格同樣極具吸引力。
該美妝集合店店員告訴記者,以某大牌化妝品為例,正裝的容量是50毫升,售價為3580元,而小樣包裝為5毫升,僅219元一瓶,買10瓶小樣的總價比買正品劃算。
花幾十塊就能體驗千元品牌的化妝品,在“買了就是賺了”的邏輯下,進店的顧客幾乎都不會空手離開。
消費者1:我覺得小樣比較劃算,化妝品每次用量也不是很多,但正品都很貴,買的正品也不一定適合你,就可以先買小樣來試一下。買小樣的話就可以有多種選擇。
消費者2:不知道怎么辨別真假,因為小樣比較便宜,如果是假的話一般都丟了,也不會再去用了。
那么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大牌化妝品小樣是從何而來呢?采訪中,美妝集合店、化妝品批發市場、電商平臺渠道均稱自己是從國內專柜或者海外渠道購進化妝品小樣,但是這些店鋪都無法出具憑證來證實其渠道的合法性。
武漢市江漢路某美妝集合店工作人員:我們都是保真的,我們都是拿正裝搭出來的。
武漢市漢正街某化妝品銷售門店 店主:你相信就買,不相信就不用看了。這個東西的交易就靠信賴,我們沒辦法保真,又沒有什么憑證,小樣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證明真假。我跟你說是真的,你相信就可以了。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名牌化妝品小樣不少商家還特別標注“專柜驗貨”。記者在一家淘寶商家那里購買了雅詩蘭黛的小樣,該商家自稱是“保真”,但小樣到手后記者發現,無論是瓶身字體,還是瓶蓋顏色都與品牌方贈送正品小樣有區別,但該商家堅持說自家產品是正規產品,品質有保證。
記者帶著從武漢市線下美妝集合店、化妝品批發市場、電商平臺等不同渠道購入的不同品牌的化妝品小樣,來到了對應品牌的專柜進行辨別。多家知名化妝品的銷售專柜銷售人員均告知記者,小樣屬于“非賣品”,專柜均不提供鑒定服務。
當記者詢問品牌化妝品專柜店員,除了專柜,其它渠道購買的小樣如何辨別真偽時,店員表示可以去鑒定中心進行鑒定,但需要自費,且有些化妝品小樣的真偽,肉眼無法辨別。
記者撥打了各大品牌化妝品公司的官方客服電話,法國嬌蘭和倩碧的客服表示,消費者通過官方授權渠道購買的產品,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如果是通過其他渠道購買,目前無法為消費者提供辨別真偽的服務。
蘭蔻官方客服直接答復記者,不出售任何小樣。蘭蔻官方客服工作人員:“我們官方渠道暫時是沒有小樣進行出售的,小樣一般都是買正裝作為一個禮贈。”
由此可見,無論是自線上的商家,還是線下小樣集合店,小樣的貨品渠道來源仍然存疑。常年關注化妝品消費市場的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王福山說,小樣妝成為市場暢銷產品,這么大的出貨量讓業內人士都難以理解。
王福山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
我也跟一些化妝品大廠聊過,其實他們對正品有嚴格的規定,市面上出現很多的小樣裝,他們也不知道是什么渠道來的。
王福山介紹,他也向業內人士咨詢過,化妝品如果造假或者仿冒正品被舉報的話,很容易被查處。但是做小樣的話,信息不透明,目前對小樣的品質、渠道、價格、和相關的標準都沒有清晰的規范。
按照《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
王福山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
標識上一定要標注有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凈含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國外進口的產品,就算是英文的標簽,也必須貼上中文,上述的信息都應該在產品上面。否則,很有可能不是珍貴渠道的產品。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化妝品監管處,對方建議,化妝品還是在專柜、實體店或者是大平臺的官方旗艦店購買正品,因為小樣僅從外觀很難辨別真假,容易產生消費糾紛,得不償失。
工作人員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化妝品監管處
小樣只有通過檢測它的成分含量之后,才能完全判定所謂的真假,一般我們檢驗機構是不接受個人送檢的。后期維權會比較麻煩,特別是網購異地的維權。
(湖北經視《經視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