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成為直銷產業主旋律
2022年,剛準備“肝”起來的線下活動卻因疫情的持續影響,被迫踩了個剎車。有專家預測,線下活動要等到年中夏天才能逐漸恢復正常。
無論如何,風風火火的開局態勢依舊未變。各企業展業有條不紊,年度規劃雖有小幅更改,業績目標依然可期。
從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回歸成為直銷產業發展的重要現象。正是人脈、資源、態度的一系列回歸,賦予了行業新的動能和信心。
職業經理人回歸根據統計和觀察,大約有十位曾任拿牌公司高管的職業經理人或者班底選擇回歸行業。他們有的曾經休整過一段時間,也有離開過加盟一些傳統產業,但最終還是選擇與行業奮戰在一起,共同進退。其中至少有數位職業經理人不僅僅是回歸行業,還回歸了自己的老東家,為老東家助力市場發展,比如同仁堂健康藥業的陳江蓉女士。職業經理人的回歸,意味著外面的世界并非看起來那么熱鬧,飯菜“還是家中的味道好”。同時,也意味著對于頂流人物來說,價值觀共鳴依舊是合作最大的基礎。能夠接納職業經理人的公司,也通常擁有著一定特征,比如品牌優質,文化源遠流長,企業家懂得珍惜人才。
當然,職業經理人的回歸方式,不只是入職企業,也可以和企業以另外一種形式合作,共度寒冬,手心手背都是肉。
經銷商回歸職業經理人的回歸,特別是回到老東家,會帶動一些對平臺始終飽含情感,因偶然問題離開的經銷商一同回歸—哪怕職業經理人本身對外并不宣稱帶渠道資源,而是以管理為主,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市場群體。
除此之外,不少曾經游走于區塊鏈,想賺快錢的經銷商,也有不少回歸行業。快錢不好賺,政策逐步嚴格監管區塊鏈、資金盤等炒作行業,新消費和新營銷才是民生較長久的經濟活動。壽命不長的社交電商和微商過得也不踏實,較典型事件便是TST的急速墜落。短線經營無法長久,政策監管力度加大,沒有品牌安全感,文化缺失,教育培訓淺顯,都促使大量社交電商從業者回到行業的懷抱,與行業合作。經銷商回歸行業,回歸老東家,證明了民生對行業充滿信心。老資格經銷商回歸后,一方面需要放下自己曾經的輝煌,重新擬定目標,與企業合作,開展新的事業,一方面需要靜心學習新的展業道具。企業平臺可以嘗試給予一些激勵政策,帶動市場活力,逐步黏合市場版塊,加強長期深遠戰略布局。
特別一提,諸如權健經銷商回歸行業,不建議以掛靠形式與拿牌公司合作,雙方都需要踏實做好產品營銷,避免模式炒作,割韭菜現象一輪接一輪地“無聲放縱”。
牌照審批回歸近期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公布《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同時要求2022年底前編制公布省、市、縣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將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問責、加強清單運用,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根據《通知》的附件內容,此次清單共計包括996項事項。其中,第429項內容為直銷相關事項,事項名稱為“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設立、變更審批”,中央主管部門為商務部,實施機關為商務部(審批時征求市場監管總局意見),設定和實施依據為《直銷管理條例》。這是在權健事件后,牌照流程重新進入《通知》相關文件中。相關清單出現直銷產業的具體工作內容,給產業帶來了一針強心劑。
但具體是否會有新的標準和要求出現,包括曾經提到的信用“黑名單”制度如何執行,還要看工作進一步的執行和下達。
線下活動回歸線下活動想要恢復過往的盛世空前,較為困難。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涉及線上數字化轉型。也有公司嚴格制定會議活動流程,以小型俱樂部活動開展營銷展業。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是導致線下活動回歸的最大阻礙。但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了疫情的沖擊。直銷產業相對其它傳統行業來講,受到的影響較為巨大,產業敏感度也持續高開。不能改變疫情,就只能嘗試改變自身,改變心態。保生存,爭發展,努力提升市場人員的基礎能力,特別是組織小會議活動和直播演說的能力。保留品牌,留存粉絲,做好正面影響力,做好務實工作,待到疫情緩和,現階段鏤空的市場業績空洞會很快被自身的積累和沉淀填滿。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