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值7.4億!海關總署曝跨境電商走私保健品典型案例
2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2021年打擊走私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走私游戲機、離島免稅品、凍品、香煙、海產品、保健品等產品,包括“水客”走私、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粵港澳海上跨境走私、跨境電商渠道走私等諸多走私形式。據統計,2021年全國海關緝私部門共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4259起。
其中,一起案值7.4億的跨境電商渠道走私保健品典型案例值得關注。據悉,廣州海關緝私局開展“奮斗22”打擊跨境電商渠道走私保健品案抓捕行動,打掉團伙2個,案值7.4億元。經查,涉案團伙通過跨境電商渠道,以偽報貿易性質、低報價格等方式,將在境外采購的保健品走私入境。
據海關發布此前的報道,2021年9月,廣州海關對一個利用跨境電商及快件渠道走私保健品的犯罪團伙進行集中收網,該案涉嫌走私各類保健品約35萬余件,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初估案值超7億元。
這些被查獲的走私保健品絕大多數并未取得在中國內地銷售資質,貨源、品類也十分繁雜。
據了解,該走私團伙將相關保健品通過快件渠道分散寄遞入境,或通過偽造訂單、支付單、運單信息以跨境電商貿易方式申報進口,采用低報價格等手法走私進口。
根據相關規定,消費者購買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可享受更低的稅率,但該稅收優惠僅限于境內消費者個人自用的商品并設有單次交易5000元限值和年度交易26000元限值。超過部分,需要按照一般貿易進口來繳稅。
因此,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取非法利潤,利用網購保稅進口跨境電商模式,將本應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貨物以跨境電商的名義化整為零走私進境。這類偽報貿易性質走私行為,是目前跨境電商領域最主要的走私犯罪類型。
記者認為,跨境電商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功能和創新消費的體驗感,已經成為國內營養健康消費升級的加速引擎,一方面境外營養補充劑深受國內消費者歡迎,另一方面部分“鉆空子”產品因為未受到監管,存在放大安全風險、擾亂市場秩序的隱患。如何使這個越來越廣闊的朝陽市場更加規范有序,需要行業同仁共同關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