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與健康白皮書(冬奧篇)》發布 研判產業發展方向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前夕,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依托科技力量助力全民冬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由專家團隊執筆,行業代表共同參與的《食品營養與健康白皮書(冬奧篇)》(以下簡稱《白皮書》)于近日在北京發布。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盼盼食品集團蔡金垵董事長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白皮書》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兩家發起單位的高度重視與精心組織下,由專家團隊執筆,行業代表共同參與,最終形成5萬字終稿。該書通過對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的時代特征、產業需求、國際趨勢,以及科技、產業、市場發展現狀進行簡要介紹,并從政策法規、科學技術、產品與市場等角度對國內外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進行對比研究,分析我國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把脈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從思想理念轉型、戰略方向轉型、產品轉型升級、企業動能轉型和商業模式轉型的著力點,闡述了企業新的生存空間拓展策略。 該《白皮書》的發布,正值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前夕。《白皮書》深入剖析國內外運動營養食品產業的發展現狀,分享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助力全民冬奧的典型案例,在科技賦能的基礎上,合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白皮書》以五大趨勢、三項政策建議、六項專家共識,合力推進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轉型、升級。
“五大趨勢”研判產業發展方向趨勢1 食品功能化與休閑化,結合營養大數據激發創新潛力
健康新平衡、減糖、零脂零糖等概念已成為食品消費增長新趨勢,同時,休閑食品作為人們的“第四餐”或替代主餐,“營養化”“健康化”“高端化”勢必成為未來主要的發展趨勢。此外,依靠數字技術的發展,對民眾健康數據進行整合,并對大數據進行正確解讀,將成為建立健康評估體系、尋找潛力創新方向的重要環節。 趨勢2 營養健康產品開發趨向精準化與個性化 隨著消費需求變化和科研技術的提升,以“個體”健康狀態為著眼點的“精準營養”將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和研究熱點。隨著精準營養的產業投入不斷加大,營養健康產業將迎來精準營養新時代。 趨勢3 多學科交融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 在經濟科技全球化、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圍繞營養健康食品的研究將更加趨于系統化,形成以多學科交叉為基礎,分析與綜合并重、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研究體系。 趨勢4 綠色低碳加工成為必然趨勢 針對消費者對優質化、健康化食品的重大需求,食品加工制造將邁向高質量、高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實施優質化、營養化、健康化食品加工制造升級工程,亟需提升食品加工制造的原始創新能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綠色化、信息化和高新化關鍵共性單元技術,實現傳統食品加工工業化、現代食品制造智能化。 趨勢5 可持續營養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食品行業需要轉型,以應對肥胖、營養不良和食物浪費等全球性挑戰,同時還要面臨氣候、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日益增長的壓力。以準確方式和數量提供可持續營養,共同合作解決這一挑戰。
“三項政策建議”為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建議1 加強科學基礎研究的專項投入與體系、平臺建設
一方面,要系統地對營養與健康領域基礎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還應著力對關鍵性技術進行攻關,打造一批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自主研發的科學技術。建立符合中國人群的膳食營養健康大數據,形成我國技術、信息和服務集成的營養健康服務體系,為深入研究膳食營養與健康結局的關系,開發適合不同人群的營養健康食品奠定重要的基礎數據。 建議2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 亟需成立跨機構的國家營養與健康研究機構,引領全國營養科學研究工作,明確我國中長期營養學研究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加強營養學研究的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加強營養科技人才培養,發展多元化、跨學科的能夠促進營養科技創新的科研隊伍。此外,應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與持續優化,適度提高行業集中度,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創新研發能力的大企業,提升本土營養健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建議3 推動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健全市場監管機制,營造多元管理環境 需要完善相關產業政策法規,構建營養健康食品監管體系成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同時,應切實解決缺少相關指南性質法規的問題,并統一各監管部門的執行標準,為企業減負。強化生產主體的治理能力,監督其生產合法合規安全有效的產品;行業主管與政府部門也應推動相關法規與管理條例的完善。構建新型的、具有我國特色的營養健康食品監管系統,督促企業加強行業自律,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六項專家共識”把脈產業健康發展一是營養健康產業獲國家政策支持,迎來創新與發展的利好局面。 二是食品科技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學科交叉性日益凸顯。 三是我國食品科技領域投入力度與成果產出不斷提升,但創新力度與關鍵技術仍有待突破。 四是我國營養健康食品品類日益豐富,目標人群與市場尚待精準細分,品牌競爭力亟待增強。 五是營養健康食品的功能聲稱與市場監管制度及標準法規體系亟待完善,功能食品的合法化需政策支持。 六是公眾營養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但相關認知與消費仍存誤區,科普宣教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