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雷”:一類醫療器械醫用冷敷貼被除名
2021年最后一天,國家藥監局發布了該年度最后一條公告——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的公告(2021年第158號)。
美商社注意到,該公告中,針對大量一類醫療器械的“產品描述”及“品名舉例”進行了規范和修改,此外,公告還公布了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禁止添加成分名錄。
據了解,新《一類目錄》以2017版目錄為主體框架,包含2017版目錄中19個子目錄,119個一級產品類別,368個二級產品類別,品名舉例2629個。較2017版目錄增加90條產品信息,新增品名舉例538個。
01“醫用冷敷貼”被除名
根據新《一類目錄》的規定,國家藥監局對2017版目錄中“09-02-03 物理降溫設備”第三個條目的產品描述、預期用途和品名舉例均進行了規范和修改。限定了物理降溫產品范圍,在品名舉例方面刪除了“醫用冷敷貼、醫用冷敷頭帶、醫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膠”。
這意味著,第一類醫療器械中不再存在“醫用冷敷貼”這一產品。
“醫用冷敷貼”的命運實際上從其營銷用途悄悄改變的時候就注定了。2019年左右,市面上掀起“醫用面膜”大風,所謂的“醫用面膜”實際上就是第一類醫療器械中的“醫用冷敷貼”產品。
2020年初,為整治市場不良風氣,國家藥監局曾發布科普文章指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由此也展開了對該品類亂象的圍追堵截,全國各地方藥監局對醫用冷敷貼的管控嚴格起來。
不過,經過長期的市場教育,許多消費者仍舊追捧“械字號面膜”,一些醫用冷敷貼依然借此暢銷。
比如,在醫美面膜風口上,創爾美背后的創爾生物、可復美背后的巨子生物,以及敷爾佳背后的敷爾佳科技均向資本市場發起進攻,爭當“醫美面膜第一股”。在這些公司的財報背后,暴露出械字號冷敷貼依靠“醫美面膜”噱頭攬金的現狀。
但隨著新《一類目錄》,宣告了第一類醫用冷敷貼徹底退出市場。
02補充禁用成分
此外,新《一類目錄》還補充規定了部分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禁止添加成分名錄。
根據規定,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中“09-02-03物理降溫設備”“09-03-08光治療設備附件”“14-10-02創口貼”“20-03-11穴位壓力刺激器具”中的產品不能含有中藥、化學藥物、生物制品、消毒和抗菌成分、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發揮藥理學、免疫學、代謝作用的成分或者可被人體吸收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列成分。
國家藥監局要求,備案時在產品描述項下應當詳細列明產品的具體組成成分,不可使用“所含成分不具有藥理學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體吸收”或者類似籠統描述。
根據公告,新《一類目錄》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2022年1月1日前已完成備案的產品,其中如按照新《一類目錄》產品仍作為第一類醫療器械管理、但備案信息表中登載內容及備案的產品技術要求有關內容與新《一類目錄》不一致的,備案人應當于2022年4月1日前完成備案信息變更,或向原備案部門提出取消原備案、重新辦理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
去年一整年,化妝品行業相關監管接二連三,收緊之勢不言而喻。而在年終最后一天,國家藥監局放出最后一招,醫用冷敷貼成了開年第一雷,而今年,監管上的加碼或許還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