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矩強監管,直播電商才能持續發展
12月23日,浙江省消保委約談淘寶、拼多多、快手、京東、抖音五大平臺及相關主播,明確要求5家平臺和相關主播在12月28日前,向浙江省消保委提交正式的整改報告。知名主播李佳琦名列其中。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驚呼:兩大頭部主播都攤上事兒了?前有薇婭剛剛因偷逃稅被點名重罰,后有李佳琦也被消保委點名整改。
李佳琦這次確實攤上事了,但就性質而言,還遠不能與薇婭相提并論。
事件緣于浙江消保委的一次消費體察。何謂消費體察?很簡單,就是消保委以消費者的身份觀看直播,并進行購物,以便掌握直播帶貨的真實情況。
據報道,本次消費體察選擇了淘寶7位主播、拼多多4位主播、京東2位主播、快手2位主播,抖音2位主播,購買商品共80個批次,包括服裝、鞋類、食品生鮮、玩具、電子商品等。此外,消保委還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就商品質量、標識標簽、理化指標等按國家標準進行檢測。
體察過程發現,個別主播存在夸大宣傳、用絕對性廣告語、拿其他平臺做比較、少發漏發、發錯尺碼、宣傳與實物不一致等。此外,2個批次生鮮發現短斤缺兩問題。
而在購物后的檢測中發現,購買的80個批次樣品中,29個批次樣品不符合國家標準,不符合率為36.25%。其中,三無產品10個,商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9個(存在人身安全隱患4個),材質成分不符合國家標準7個(假冒材質1個),標簽不規范3個。
由此看來,李佳琦真是攤上事了,但有事的絕不止其一人,而是整個行業。
作為一種嶄新的銷售方式,近年來直播帶貨的發展可謂迅猛。究其原因,直播帶貨的形式多樣,主播不但常常“現身說法”,而且還會邀請當紅明星藝人互動,具備一定的娛樂因素,消費者從購物中得到的樂趣非線下可比,因此迅速成為了一種新的業態。
今年5月,浙江省商務廳等部門指導發布的《中國直播電商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直播電商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一種新的消費形態,如果能夠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促進產品銷售,當然是皆大歡喜。遺憾的是,目前反映出的直播帶貨的亂象也不少。
有主播為沒有資質的商品銷售者帶貨,也有主播所帶貨的質量不符合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規,更有主播在帶貨過程中虛假宣傳、隱瞞事實、夸大功能、欺詐消費者,至于售后沒有保障、投訴維權無門,就更是消費者常常會陷入“大坑”。
鑒于直播帶貨中出現的問題,浙江消保委的這次消費體察來得很及時,提醒消費者在直播狂歡中保持適度清醒,無疑是必要的。
平心而論,一個新業態的發展,在最初難免會有一段“野蠻生長”的經歷。面對亂象,無須驚慌失措,更不必一棒子打死,重要的是看準癥結,找到解決的辦法。
顯然,面對行業迅猛發展的態勢,打造一套符合實際的監管體系已迫在眉睫。
鑒于直播帶貨的行業特點,監管的指向應該包括平臺、主播和商家。市場監管部門對廣告行為加強監管,而電商平臺應規范自身平臺支付和訂單跟蹤系統,建立完備的售后機制,約束主播,則不妨通過實名制認證、內容審核、信用等級管理、黑名單等一系列制度進行規范。
只有設紅線、立規矩、強監管,才有直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