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關注預防糖尿病 提升生命質量
199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共同發起,將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并于2007年起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旨在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官網2019年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 IDF Diabetes Atlas ) (第9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約4.63億名成人患糖尿病,每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5.784億;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會達到7.002億。
2019/2030/2045年估計(20-79歲)糖尿病患者數量圖片來源: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官網
圖片來源: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官網
據數據統計,我國是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占全球的1/4,且糖尿病患者數量仍然在迅速增加。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共有15個專項行動,其中糖尿病防治首次列入專項行動中,和糖尿病防治相關的專項行動有3個。足以說明全社會對糖尿病防治的緊迫和重要。
八個具體征兆,可能預示糖尿病
一、體重下降
如果吃得比以前多,體重還一直下降,那就應該檢查血糖了。因為血液中葡萄糖不能被細胞利用,會刺激大腦的饑餓中樞興奮,而導致多食,進食后又沒有飽腹感,于是進食次數和進食量明顯增多,又由于體內葡萄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引起消瘦。
二、排尿次數增多
如果發現自己排尿次數較以前增多,尿量也增多,甚至尿的泡沫多,尿漬發白,發黏。一定要檢查血糖。因為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產生滲透性利尿,導致排尿次數增多。
三、喝水多
有了尿頻的癥狀,也會越來越口渴,總是不知不覺地喝水,那就應該檢查血糖了。因為多尿之后體內的水分減少,引起大腦渴中樞的興奮,導致喝水增加。
四、皮膚感覺異常
出現皮膚干癢,或是脖子、腋下皮膚顏色變深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感覺神經障礙導致的,一定要監測血糖。
五、餐前低血糖
如果在進餐2-3小時后,經常出現多汗、顫抖、饑餓感、心悸感等低血糖癥狀,吃飯后可以緩解,需警惕早期糖尿病的可能。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檢查血糖。
六、容易感染
如果經常出現皮膚癤腫、下肢潰爛或壞死、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各種炎癥,且治療困難,者外傷后傷口難以愈合,均應警惕糖尿病的存在。因為糖尿病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抵抗力降低,導致反復感染。
七、疲乏無力
如果經常沒精神,感覺疲乏無力,同樣是糖尿病的癥狀。據報道,2/3的糖尿病患者有乏力的癥狀。這是由于血糖不能進入細胞,細胞缺乏能量所致。
八、視力模糊
如果年紀不大,就患有白內障、或視力減退,也是糖尿病的癥狀之一。因為血糖升高改變了晶體體滲透壓,影響了視力。
那么日常如何有效
預防糖尿病呢?1、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合理的膳食結構,每天有適當的身體活動等。
2、吃動平衡
保持健康體重,當體重超重或肥胖時,一定要進行干預(減重),不能放任不管。推薦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刂迫炷芰康臄z入,實際上無論初始體重如何,只要總低能量飲食就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3、定期檢查
需要定期做血糖的監測。即使是沒有任何不良習慣的年輕人,也建議要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因為,血糖不僅僅與外界的環境以及個人習慣有關,也與個人的體質及遺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4.不要熬夜
根據研究發現,與每晚睡眠6~8小時的人群相比,睡眠少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出28%。該睡覺時不睡覺,人體生物鐘被打亂,體內激素的晝夜節律性被破壞,釋放的升糖激素會加重高血糖的狀態。所以,盡量要作息規律,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
5.必要時吃藥
糖尿病前期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如果高血糖仍不能糾正且有逐漸進展的趨勢,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