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收退市警示 拉人頭付費會員制難有競爭力
會員電商平臺云集日前收到納斯達克退市警示函,重獲合規的適用寬限期為180天。這也意味著,2022年3月28日之前,云集的美股收盤價至少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每股1美元或以上,才可能不被退市。云集在公告中稱,公司打算在規定的寬限期內解決這個問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自收到退市警示函20多天以來,云集股價探底回升,但僅有10月20日的收盤價回到1美元,報1.08美元/股。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認為,“不足1美元的股票仍可以通過市值管理或多股合一等方式讓股價重新回到最低標準以上,但問題在于這樣的短期做法是否能改善長期趨勢,如果企業本身不能優化成長,未來不排除會繼續下跌、再次面臨股價不合規的問題。”
事實上,2018年至2020年云集營收連續下滑,凈虧損連年增加。盡管今年一、二季度凈利潤改善,但營收仍不斷下降。作為繼拼多多之后國內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社交電商企業,云集式微背后,凸顯會員制社交電商發展面臨的問題。業內分析認為,從消費經濟的角度來評價,付費會員制中會員與商家是雙向受益關系。然而“會員店的基礎在于更優質和專注的服務和商品品質,假如所謂會員電商,只不過是利用會員進行拉人頭,這樣的模式不具有任何競爭力”。
收退市警示函后僅有一日股價重回1美元
云集是在9月27日收到了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方面的通知,由于該公司美國存托股票過去連續30個工作日收盤價低于每股1美元,不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規定的最低出價要求。
根據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重獲合規的適用寬限期為180天。這也意味著,2022年3月28日之前,云集的美股收盤價至少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每股1美元或以上,才可能不面臨被退市。云集方面也表示,公司擬于即日起至2022年3月28日期間,監察其在美國存托憑證的收盤價,并正考慮選擇,包括調整其美國存托憑證與A類普通股比率,以重新符合納斯達克最低買入價要求。“公司打算在規定的寬限期內解決這個問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9月28日至今,云集的收盤價從0.71美元/股開始,探底回升。10月4日、5日連續出現探底,當日最低價均至0.66美元/股。至10月19日,回升明顯,收盤價0.93美元/股,漲幅15.86%。10月20日,云集股價重回1美元,收盤價報1.08美元/股,漲幅15.53%。10月21日,云集收盤價又回到1美元以下,報0.98美元/股,總市值2.091億美元。
收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函意味著什么?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表示,在美股市場,退市警告函的影響沒有想象的大,只是根據美股交易規則而發出的不合規通知,既沒有強制性也不是最終決定,給企業保留了充分的應對時間。“根據以往的經驗,不足1美元的股票仍可以通過市值管理或多股合一等方式讓股價重新回到最低標準以上,但問題在于這樣的短期做法是否能改善長期的趨勢,如果企業本身不能優化成長,未來不排除會繼續下跌、再次面臨股價不合規的問題。”
沈萌同時表示,退市不影響日常運營,只是股票不能再繼續在公開市場進行交易,但仍可以去其他愿意接受掛牌的市場或私下進行交易,退市只會給投資者交易股票帶來障礙。
盈利能力改善但資本市場未有積極表現
公開資料顯示,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臺,2015年5月云集App上線,2019年5月3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繼拼多多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國內社交電商企業。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云集凈虧損逐漸增大,分別為-5968.80萬元、-1.26億元、-1.46億元。營業總收入呈現減少趨勢,從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130.15億元、116.72億元、55.30億元。
今年一季度以來,公司的營收不斷下降,但凈利潤有所改善。其中,今年一季度凈利潤-382.30萬元,同比增加70.84%,二季度凈利潤為1701.40萬元,同比上漲242.38%。營收方面,今年一季度6.75億元,同比下降59.05%,二季度5.71億元,同比下降61.62%。對于今年二季度總營收的下降,云集在公告中稱,根據公司注重盈利能力的長期增長戰略,公司在細化過程中優化了供應商和商家的選擇,這導致其市場業務和商品銷售的銷售額均出現下降。
在云集看來,其精細化運營戰略帶來了盈利能力的改善。同時,有分析認為,今年第一季度開始,云集實施新戰略,包括引入更多高復購率的爆款商品。又繼續推出自有品牌,開展直播帶貨拓展傳播渠道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凈利潤得到改善的情況下,為何資本市場未有明顯積極表現?沈萌認為,利潤改善并不一定源自于業務結構的優化或主業經營,“否則不可能在營收斷崖式下跌的同時取得更多的利潤,除非是其原本的很多業務可能存在賠本賺吆喝。至于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并非只關注一個凈利潤數字來決定對其股價未來成長的判斷,各方面的表現都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預期,短期的業績改善不改長期的負面預期。”
策略調整只是在追趕趨勢?
云集也曾有過飛速發展階段。在2015年5月云集App上線時,正是社交電商崛起的節點,是資本的風口。天眼查顯示,云集接連獲得融資。2015年7月,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2016年12月獲A輪融資2.28億元。2018年4月,獲得1.2億美元B輪融資。與此同時,其會員數量也快速增長,2017年2月云集付費會員總數突破100萬人,2018年8月15日付費會員人數達到500萬。截至2019年6月30日,付費會員1077萬人。此后,爆發式增長逐漸止步,據官網顯示,目前云集擁有1380萬會員。
社交電商從業者劉麗(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社交電商的店主比較關注平臺帶給店主的成長性和貨源優勢。比如,平臺能否通過培訓提升店長創業技能,實現更好賦能。而在貨源優勢方面,能否為店主做優選提供更好的平臺,“售貨渠道那么多,價格也不相上下,貨源的私密性和獨特性更強,也就成了行業的競爭核心。”她認為,云集起初更多傾向于全品類,私密性和獨特性優勢不強,“即使早期有優勢,隨著各類平臺雨后春筍,更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它的優勢不復存在,關注度也就有所降低。”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云集也在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云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尚略于今年第一季度公開宣布了云集向“會員電商2.0時代”邁進的決策,啟動“深耕會員電商+發力專業化零售”新戰略。還有,升級“極致精選”的產品戰略,通過推行爆款池的新方案,引入更多高復購率的爆款商品。同時,推出自有品牌,比如食品品牌“李霸天”、護膚品牌“素野”等。
然而,多家電商平臺都在推爆款、自有品牌、開帶貨直播。云集采取的這些舉措也被業內解讀為只是在追趕趨勢,創新優勢不足。“跟隨其他競爭者的模式,只能說明企業本身已經失去對自身定位和模式的清晰認識。一味照搬其他模式,說明企業經營已經沒有明確的目標。”沈萌表示。
“拉人頭”式付費會員制難有競爭力
電商平臺發展會員業務由來已久。2005年,亞馬遜率先推出會員制度Prime。在國內,2015年,京東推出PLUS會員服務,成為國內第一家開設會員制度的電商平臺;2016年底,唯品會推出超級VIP;2018年8月,阿里推出88VIP會員。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商用戶的增長速度放緩,發展會員電商有利于培養用戶的黏性,提升復購率。
然而,會員型社交電商采用分銷模式,既存在私域流量的優勢,但也容易陷入傳銷旋渦,發展存在不確定性。比如,2021年初,花生日記涉嫌傳銷被罰沒款項共計904萬余元,而其2020年完成上市的計劃已成空談。此外,曾被曝涉嫌傳銷的貝店,今年8月也陷入拖欠商家貨款、保證金未退等風波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事實上,云集也曾被指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涉嫌傳銷行為。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5月,因違反《禁止傳銷條例》相關條款,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予以行政罰款958萬元。彼時,云集微店CEO肖尚略專門寫了一封公開信稱“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張罰單是我們為探索社交電商發展交出的學費,也是云集微店從稚嫩走向成熟的轉折點”。隨后,云集對其經營模式作出調整,包括推出新的付費會員制,分銷模式控制在三層以內等。
10月21日,新京報記者體驗發現,目前注冊云集會員已不需要“邀請碼”也能注冊成普通會員,可直接下單。不過,據客服人員介紹,只有開通每年199元的鉆石會員,才能享受相應的會員權益以及發展新會員。注冊鉆石會員成為店主后,每發展一名新鉆石會員,可獲得60元現金獎勵等。而發展的新鉆石會員在其店鋪內下單,還可以得到相應的提成。客服人員稱,目前云集第三代用戶成為鉆石會員時,獎勵只會給第二代用戶,并不會給到第一代。“邀請到一定的會員,可以晉升為店長。”這位客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