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功效”?化妝品市場變了
在當下的護膚界充斥著兩種護膚理念,一種崇尚安全溫和護膚,另一種則是“猛藥式”的對癥護膚,即原本的功效性護膚。
回望2021年的化妝品市場,功效性護膚可謂當之無愧的行業熱詞TOP,但不得不說有太多品牌只是打著功效護膚的幌子吸引消費者,或將其概念泛化,使其模糊甚至失去其最初的意義。
究竟如何定義功效性護膚品?
百度給予的解釋是:“功效性護膚品是指專門針對問題性皮膚人而設計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護膚品,一般對皮膚有特別的護理作用,如美白、抗皺、抗衰老、緊致肌膚之類的特效?!贝篌w說來,有三個關鍵點:其一安全性,其二針對解決問題肌膚的功效性,其三便是臨床驗證。
從歸屬來看,功效性護膚品介于普通護膚品與皮膚科藥品之間,涵蓋范圍有敏感肌護理類產品、高效成分型護膚品與敷料面膜類產品等產品。此概念收窄下,真正合規的功效性化妝品并沒有現在行業所看到的那么泛濫。
功效性護膚的出現,對于發展數年的化妝品市場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界定,以往或出于技術的限制,又或出于高功效與之相伴的刺激風險性,安全溫和的護膚品占據了更多的市場研究資源,消費者的護膚理念中也未出現這一模式。
而今,隨著化妝品行業的高度成熟,加之消費者認知的逐步進化,功效性護膚品崛起了。
吸睛更吸金的功效性市場,
高效化、本土化、規范化并行
近年來消費升級已經成為常態,而這種變化也意味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加之隨著當代消費者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以及不良作息習慣的普遍,肌膚敏感、長痘、泛紅、刺痛等系列問題的出現概率急劇上升,在2020年疫情的拐點之下,中國功效性護膚市場的發展迎來噴發。
有這樣一組數據:據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統計,約72.1%的人群存在皮膚問題。這個大概率的人群基礎,足以讓行業的發展為之改變,倒逼著也誘使著生產方向功效護膚品升級轉型。據Euromonitor統計,2020年我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規模189.3億元,2015-2020年CAGR達25.2%。
規模的逐步擴大,功效性護膚市場表現出的強大吸金力,自然引得無數企業為之轉向。從新銳品牌以功效定義品牌,到老牌品牌調轉方向發力功效護膚品,這片蔚藍的潛力市場正有無數弄潮兒涌去。如:玻尿酸行業巨頭華熙生物推出潤百顏、米蓓爾等功效護膚品牌,珀萊雅推出了早C晚A系列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極大的關注和口碑。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國內一級市場護膚品賽道的公開融資就有20起,其中便包括敷爾佳、溪木源、AOEO、PMPM等功效護膚品牌。
而也正是功效性護膚賽道的繁榮發展,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從基本的保濕維穩,上升至舒緩敏感、祛痘、抗初老等更為精細化、個性化的功效型需要,早C晚A、刷酸、抗炎等功效療法逐漸為人所知,行業亦有了新的發力點,崛起了新一波的潛力國貨品牌。
而這一波功效護膚品牌/產品的崛起,可謂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國際護膚品牌在中國市場奠定的領導地位。例如,以“早C晚A”聞名于消費者的畢生之研眼霜,其2021年8月的成交額同比增長4470%,遠超其它品牌,連靠著自家雙萃精華IP推出新品眼精華的嬌韻詩都不得不避其鋒芒。
甚至,這種功效性護膚的鋒芒已經從線上延伸至線下。此前,C2CC傳媒記者采訪美妝集合店時,便發現了樸荔、Noisy Beauty、負二、ONLY WRITE等諸多美妝集合店進駐了功效護膚產品,并表示了對其的看好。
然而,正如記者在前文所說,功效性護膚賽道的火熱讓行業一眾蜂擁而上,“概念性添加”這個行業沉疴舊疾也是攜手而來,但也幸好,《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等系列新法規,對于普通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的區分管控,讓“功效”這二字有了門檻。監管政策的趨嚴,將極大地利好具備研發實力和高安全性的真正功效性護膚品牌的發展。
總體來看,當下的功效性護膚市場日漸擴張,并已呈現出高效化、本土化、規范化等多種趨勢。可以期待,未來,強功效性的品牌定位或將成為國貨品牌在世界化妝品市場中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