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養生四大支柱——德、友、治、和
“養生”一詞出自《莊子·養生主》。本義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行為與活動。
現代“養生”則泛指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的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身心并重,形神兼顧,多法并用,多學科參與是其特征;個體健康身心和群體之間良好人際關系是其內容。
養生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體系,任何單一學科都難以實現養生目的,完成養生使命,可謂是諸多學科的集大成者。面對龐大的養生知識體系,不要說普通的養生愛好者,就是專業的養生研究者與實踐者也難免有“望洋興嘆”之虞。養生方法多種多樣,但宗旨與目的則一,都以“延長人類健康快樂的美好生活”為根本,可謂“一致百慮,殊途同歸”。
“和治友德”養生理論賦予傳統養生以全新的內容,提出了全新的踐行方法,并且以全新的表達方法加以普及推廣,使高深的養生理論與實踐方法自成體系。內部結構的緊密相連,保持了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各部分實踐方法的相對獨立,又體現了大道至簡,學以致用的實用性。其中所涵蓋的內容,是道德倫理的核心,綜合治理的關鍵,仁愛友善的前提,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基于此,我們將“德治友和”作為養生的“四大支柱”。
養生四大支柱
德 友 治 和
【厚德】:人類在現實社會中要想實現家庭事業的基業長青和生命的“長生久視”,通過“修德”,進而達到“厚德”是第一要務。因為“惟大德者必得其壽”,只有“勤行修道德,可獲極長生”。這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具體體現。
【友愛】: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個體的存在都以其他個體的存在為基礎,互助友愛,心存仁愛之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來說,“仁者壽”的根本是擁有“仁愛”之心。
【共治】:道德修養的完善提升,需要具體的方法支撐,以“共治”加以補充。言談舉止等身體行為,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養,而“治身之術即治心之法”,身心并重,共同治理,才能實現身心一致,表里如一。
【和諧】:“和”是健康的根本,“和諧”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修身養性追求的終極目標。“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是天人之和:“氣血沖和,萬病不生”是人體之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人際關系之和。“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是對“和”的高度概括,也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集中體現。
養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多學科的參與,更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踐行。通過養生提高全民族的道德與身體素質,建設健康中國,同樣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那么我們如何遵循“德、友、治、和”的四大養生支柱的指導,科學養生,健康幸福一生?敬請您關注、閱讀《養生理論應用樞要》。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