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閉幕,直銷企業那些事兒
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為期半個多月的東京奧運會圓滿落幕。中國代表團共摘得38金、32銀、18銅,獎牌總數位列獎牌榜第二。從獎牌榜來看,中美兩國獎牌數領跑于日本、英國等國,具有明顯的斷層優勢。就我國來講,這是除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作戰,中國隊獲得的境外奧運史上的最佳戰績。
縱觀奧運歷史,從無盈利可談的奧運會到確立贊助商等級,奧運會產業鏈也愈發清晰。在這條產業鏈上,贊助企業與主辦方往往是互榮共生的關系,如借助奧運會大造聲勢的可口可樂品牌,借助贊助奧運會營銷成功超越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奠定了行業領導地位。可以說,奧運會的口碑與流量不容小覷。受制于疫情,該屆奧運會延遲舉辦,雖然得以順利落幕,但對贊助商們來說卻顯得不盡如人意。這表現在,賽前,因觀眾的大量縮減,進而影響到贊助商的布展計劃,導致東京奧運會的TOP贊助商紛紛退出贊助;有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缺失觀眾造成主辦方門票收入驟降。種種因素疊加,這也讓本屆奧運會成為了一次賠錢的奧運會。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奧運會,以及本屆東京奧運會贊助商們的品牌營銷,對于直銷企業的品牌營銷又該如何應變其中?讓我們帶著問題閱讀下文,尋找答案。奧運會與贊助商的共贏打法眾所周知,奧運會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是規模盛大的全球體育賽事,吸引來自各國各地區的奧運健兒參賽,一展各國競技風采,弘揚人類的體育精神、奧運精神。隨著奧運會的舉辦,眾多品牌方與行業企業參與其中,形成了一條多方盈利產業鏈,包括奧運投資階段,如場館搭建、城市基礎改造等,到奧運消費階段,包括奧運贊助、媒體轉播等,再到后奧運利用階段。今天我們主要講奧運消費階段。要知道,奧運會并不是一開始就盈利的,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奧運會一直被視為國家形象工程,舉辦奧運會是賠錢的,而洛杉磯奧運會打破了這一規律。該屆奧運會通過提升贊助商門檻,如采用招標制,按照5:1的比例確定贊助商等方式,實現了2.17億美元盈利,也給往后歷屆奧運會的財政管理以經驗借鑒。在1985年,國際奧委會劃分出三類贊助商,并賦予他們一定范圍的經營權。一類為TOP贊助商,可進行現金與VIK贊助,享有奧林匹克知識產權權益;另一類為奧組委的合作伙伴,分為贊助商(官方/非官方)與供應商(官方/非官方),以現金+實物的方式進行合作;還有一類是每個國家的奧委會指定合作伙伴,該國國家隊也可自選贊助商。這看似是一場主辦方穩坐“收費臺”的賽事,卻也是與贊助商們合作共贏的契機。以可口可樂為例,得益于奧運會,可口可樂連續93年?贊助后,聲勢逐漸擴大起來,奧運會舉辦還曾直接促成該公司該季度盈利達9.67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1%,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利潤降低了77%。除了可口可樂,還有三星借勢在無線通信設備方面的奧運會營銷,再加之其長期的品牌宣傳,從一家不出名的小企業躍升至國際知名企業,還有聯想也通過奧運會宣傳,實現了品牌價值的提升,如在2004年到2006年的3年間,聯想的品牌價值上升了300億元人民幣,品牌美譽度上升了9%,銷售拉動也凈增4%。借助奧運會打造企業知名度,打開市場,或者經由長期的贊助,締造一個大企業,與奧運會達成TOP合作的企業講述了一系列的出圈故事,激勵廣大品牌積極參與奧運營銷,實現名利雙收。直企贊助東京奧運會,提升口碑奧運會這一巨大流量池,企業躬身入池便可加速出圈。當然,企業品牌出圈的最終目的還是獲得較高的產品轉換率。通過參與奧運賽事,將奧運風潮、理念、精神等灌注到企業發展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曝光度,再面向全球消費者,傳播企業文化與宣傳企業產品,借助更流行的體育事件,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對直企而言,他們對奧運會的關注度不亞于任何行業。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上,直企如康寶萊入選2021年東京奧運會印度代表隊的“官方營養合作伙伴”,再如安然納米成為國家體育?訓練局供應商,為運動員們提供備戰保障產品,再如安利紐崔萊為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專用營養品,與中國奧運會合作長達二十多年。不僅參與奧運會的直企不少,直企參與奧運會營銷的方式也呈多樣化態勢。如通過贊助商展位、官方新聞、運動員推薦等形式,進行多種企業營銷行為。回顧整場奧運會,從2021東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到閉幕式,比賽期間中國隊的驕人戰績屢屢成為熱搜爆款,不少運動健兒更是一戰成名、一炮而紅。冠軍爭奪賽上,我國六名運動健兒斬獲兩枚金牌,他們分別是張雨霏,楊倩,施廷懋,謝思埸,陳夢與馬龍等新兵老將。這也打開了運動員推薦的營銷局面。鏡頭前,馬龍坦稱,安利紐崔萊的蛋白粉、運動飲料對身體的保護有幫助,可延長運動壽命,希望紐崔萊越做越大。施廷懋也表示,便捷的蛋白質、維生素產品可以幫助管理體重。總的來看,直企踏進奧運會營銷之門,有助于更廣泛的群體認知直銷的概念,有助于直企拓展產品銷路,樹立良好品牌口碑。本屆東京奧運會贊助商品牌露出打折扣2020年東京奧運會,受困于疫情,從去年延期到今年以空場形式舉辦,打亂了日本政府通過奧運會提振旅游業的算盤。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本屆奧運會的750場比賽中,97%的比賽空場舉辦,只有3%的已購票普通觀眾能到現場觀賽。那么,贊助商會因缺少現場觀眾而缺席贊助嗎?答案是肯定的。據爆料,賽前,佳能、東京海運、Nicido火險、味之素等在內的十多家公司撤出奧運會贊助,而豐田汽車也表示不會在日本國內投放奧運相關廣告,相關廣告活動已被撤銷。此前,佳能和東京海上日動計劃在通往比賽場館的“奧運大道”上設立展位,但是主辦方號召觀眾繞開展位,無疑攪亂了上述兩家企業的布展計劃。據知情人士爆料稱,在東京體育場周邊由奧組委設置的活動區,美國寶潔公司旗下品牌SK-Ⅱ和瑞士手表企業歐米茄等曾計劃推出展位,但東京奧組委以限制人員流動為由,于7月15日叫停開設展區。與往屆奧運賽事不同的是,由于現場觀眾大量減少,降低了本屆東京奧運會贊助企業向消費者直接宣傳的機會,同時那些日本國內的奧運會最高級贊助商或次一級金牌合作伙伴,其經營者也紛紛缺席奧運會,讓本屆東京奧運會盈利形勢慘淡。
如此看來,奧運會雖然有名,企業也要評估進行贊助的綜合條件。但是無論如何,奧運會作為舉世聞名的體育賽事,能參與其中,就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眾多行業企業一樣,直企們也一樣希望積極參與。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