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關閉!你的錢可能泡湯了!旅行平臺“寄居蟹”涉嫌詐騙被立案
6500元買一張“白金卡”,全年不限次數預定酒店、民宿;78元購買一張“新人卡”,即可享受高端酒店住宿一晚……這樣聽來誘人的價格,是旅行平臺“寄居蟹”低價拉客的方式,而下單前卻要收取客戶高價押金,是房費數倍。
就在上個月,用戶發現,該平臺小程序打不開了,高額的押金無法退回,有人甚至損失高達幾十萬元。
花25萬訂的房間一次也沒住上
今年五月,上海的王燕(化名)計劃六一兒童節帶女兒到深坑酒店游玩,正在查找酒店預訂信息時,有朋友提醒她可以到“閑魚”軟件上看看是否有人轉讓訂單。
果然,在這個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上,王燕看到不少低價轉讓酒店訂單的鏈接。她聯系到了一個賣主,對方告訴她原本要3300元一晚的酒店房間,自己這里2600元就可以住兩晚,只需要更換住宿人信息即可。
↑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
按照賣家的指示進行交易,王燕才發現,對方預定酒店的平臺是“寄居蟹”小程序,賣家后來才告訴她自己是該平臺的代理,隨著操作推進,又冒出了需要交付押金的提示。
“我這時候心里有點不舒服,不知道還要交押金,沒想到賣家直接微信轉了我兩千多塊,說幫我墊付押金。”賣家轉款的舉動,讓王燕放下了戒備心。
按照訂單指定日期前去酒店,王燕順利入住,這讓她徹底相信了“寄居蟹”平臺,于是又通過之前的賣家下單了6500元的“白金卡”,這張卡的權限是可以在一年內不限次數入住平臺上的酒店,每次最多可以下5個訂單10晚房間。
此外,王燕還分別在“寄居蟹”小程序和閑魚另一個代理處購買了“房卡”和“新人卡”。前者可以299元住一晚高端酒店,后者可以78元住一晚高端酒店或民宿,預定好酒店的王燕,共支付押金8972元,遠遠高于購買的卡價和酒店房價。
然而還沒等入住,6月17日,她發現小程序無法正常登錄,這時候代理也告訴她平臺跑路,錢可能拿不回來了。
在加入上海地區的幾個維權群后,王燕遇到了損失更多的用戶。有人連卡帶押金損失11萬元,還有人買卡、抽盲盒、付押金損失12萬元,也有訂好了今年暑假和明年春天的房間共損失8萬余元。
上海的林夢(化名)損失更加慘重,未收回的押金高達25萬元,另外花幾千元抽到的盲盒權益也尚未使用。
她和老公在今年6月13日集中下單預定了北京的寶格麗酒店、成都的麗思卡爾頓酒店等多家酒店的住宿,然而就在幾天后,他們在平臺支付的押金全部無法取出,并且這些酒店她一次也還沒有消費過。
↑25萬押金部分付款記錄截圖
根據林夢所在的某上海維權群統計信息,已有三十多人損失共計一百余萬元。除上海維權群外,還有成都維權群、北京維權群、杭州維權群、廣東維權群、江浙滬維權群等。流傳在維權群中一不限地區的統計表顯示,用戶損失金額超千萬元。部分填報信息真實性有待確認。
↑維權群接龍統計的受騙金額高達千萬
享受超低房價需要先交高額押金
這一旅行平臺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從去年4月份開始進行預售到今年下架,一共運營了一年兩個月,這期間吸納了全國各地的用戶和資金。
“寄居蟹”的營銷方式,是采取遠低于市場價的房價吸引用戶。其在官方宣傳中稱,消費者只需支付880元成為會員,即可睡遍國內六十多個旅游區、七十多個城市的兩百多家高品質度假酒店,并且每月上新五十家酒店或民宿。
↑“寄居蟹”宣傳頁面
平臺頁面標價在500至1000元之間的民宿上,打著醒目的“會員免費”字樣,住一次會員費就基本可以回本,住的越多越實惠。并提出承諾,若顧客連續15天未訂到房,客服會幫忙進行私人訂制。
↑打著“會員免費”字樣的民宿
平臺方稱,之所以能給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自己采取了全年買斷式合作,打包價一次買斷合作商家全年不限時段房源,商家的空閑房源多,沒有獲客成本,但通過該平臺可以增加入住率。
不少會員都和王燕一樣是從閑魚平臺的“寄居蟹”代理人員處購買的服務,也有人從微博、抖音、朋友圈、公眾號甚至廣播電臺了解到,再通過小程序或代理下單。
但在其各種宣傳信息中,并沒有提及住房需要交押金的條件。
王燕說,許多人都是買了卡之后,才發現訂房需要押金,押金金額沒有統一標準,往往是房價的三至五倍。
比如北京寶格麗酒店,僅一晚的押金就達到15980元,也正是如此,一個旅行類的平臺出現了能達到單個用戶幾萬或幾十萬元的付款金額。
而這些錢很可能被用作他處。以消費者的實際使用來看,平臺規定預訂房間往往要提前一段時間,押金在訂房時就要繳納,退房時返還,中間可能有長達數月的時間差,這高于房價的資金就保留在平臺手中。
在出事前,“寄居蟹”就已經有關于退還押金延時、扣取保證金與約定不符等問題。今年1月份,平臺曾被四川省消委會約談,要求針對其存在的“霸王條款”等問題立即整改,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上海某用戶的情況印證了這一現象,就在前不久,自己被臨時告知需要在離店時上傳照片才可退回押金,但小程序始終無法定位,上傳失敗,兩晚押金共計12580元被扣,此后與客服聯系始終沒有退回直到平臺關閉。
除酒店和民宿房間外,在該平臺購買樂園門票、租車、游艇也需要押金。6月份,開始有消費者投訴,在平臺購買了歡樂谷、迪士尼樂園門票,進門時被樂園工作人員攔下告知沒有購買信息,而“寄居蟹”的平臺訂單卻顯示可以入園,緊接著,預訂房源與酒店方信息對不上的情況被紛紛爆出。
出事前集中上架高端酒店房源
今年5月,有用戶發現平臺放出大量此前很難預定到的高端房源,相比于去年底只能預定三個月后的房間,這次上新的是可以當月或者下月入住的酒店。適逢暑假假期,會員出行需求旺盛,紛紛訂房。
“我們在5月底定的第一次住宿時間是6月5日,順利住上而且押金秒退,就在6月中旬訂了很多后面的房間。”一位押金虧損6萬余元的用戶回憶。
但到了6月15日,上海另一位用戶在出行前向預定酒店確認訂房信息,被告知查無此單,詢問“寄居蟹”客服,得到的回應是“請放心”,訂單信息尚未同步至酒店,會按平臺規則訂好房。
實際上,這時候的“寄居蟹”平臺已經根本就沒再為客戶訂房了。并且在6月中旬,用戶發現一些房型竟然可以在同一天被重復預定。
許多會員表示,自己都是曾在該平臺有過嘗試性的消費,真正入住酒店并且秒退押金后,對平臺產生信任,在近期高端房源上架時,才敢放開手去預定接下來的行程。
↑此前的押金秒退建立信任,6月集中支付押金預定
由于6月份集中上架的是高端房源,不能免押的要9999元押金一晚,有的甚至要一萬多,按照會員卡承諾全年暢住等優惠條款,用戶訂的越多就“薅羊毛”越多,但同時也要交更多押金。
↑大量高端酒店上新,會員可以預定7月份的房間,押金為9999元
事發后,“寄居蟹”的成都辦公室已人去樓空,消費者不僅酒店沒住上,數倍押金也不能退還。根據此前的一系列跡象,受騙用戶分析,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跑路,并且公司內部人員及部分代理很可能提前已有了解,仍舊在加緊兜售各種卡券、盲盒,從中抽成獲利。
↑3月份有代理稱“寄居蟹”可能突然倒閉
“寄居蟹”的會員卡種名目繁多,設置了各種游戲玩法。有“房卡”“新人卡”“白金卡”“升值卡”“減壓卡”等等,每種卡功能權限不同,并且規則也會時常變化。盲盒則花樣更多,如抽取早餐券、下午茶、機票、接送機等所謂優惠權益,19.8元抽一次,198元十連抽。
↑盲盒頁面
由于這些卡從代理手中購買比從小程序購買價格優惠很多,因此大多數用戶都是從代理手中買卡,并被拉入群中,“學習”抽盲盒等各種玩法,代理可從中抽成。
“從5月份開始,很多用戶預定房間付的都是大額押金,這個階段代理集中力量拉客戶。”一位被騙的用戶告訴記者,她剛從代理手里買了一張5500元的“升值卡”后就遭遇平臺關閉,事后分析對方應該是在明知要出問題的情況下拉自己下水,但代理們則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并不知情。
受騙者不乏高知人群 警方已立案
就在平臺不能正常使用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其實際控制人之一張瑩發表視頻,聲淚俱下稱“沒有跑路”。
“因為最近正在積極配合警方調查,沒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出來發聲,對不起。但我們沒有跑路,只是因為最近由于謠言散播導致集中擠兌,導致資金鏈緊張,我們需要配合處理。”
張瑩還在視頻中請求大家進行幫助和轉發,并說可以在公眾號留言咨詢獲得融資方式。
↑張瑩發布的視頻
但用戶們不買賬。結合“寄居蟹”所屬公司股權變更及事態的發展,已經被套走押金的用戶們開始“恍然大悟”——前期提供低價酒店預訂,獲取信任和顧客量的積累后,集中上架一批虛假高端房源,用戶看見的是實惠的房價,而平臺盯上的則是巨額押金。
“寄居蟹”在早期的宣傳中,為了取得用戶信任,宣稱自己“背景很大”,掛牌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雙創企業板,掛牌“新四板”,已成功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交易代碼814052,獲得政府背書,公眾號發布多篇新聞及領導的照片,稱政府專門指導扶持該公司創業。
記者查詢了解,“寄居蟹”所屬公司為四川墨竹旅游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經過數次股權結構變更,成立初,實為夫妻關系的田清洪和張瑩分別出資170萬元、330萬元。2020年8月28日,張瑩從公司撤資,田清洪和磐古文化分別出資450萬元、50萬元。2021年1月27日,田清洪出資額從450萬人民幣變為25萬人民幣,在公司占股僅5%。2021年4月20日,墨竹公司法定代表人、高級管理人員備案均發生了變更,法定代表人由田清洪變更為趙俊。
企查查顯示,6月18日,趙俊突然對外投資數家公司。這一舉動被“寄居蟹”受騙者們視為“資金轉移”。
“很生氣就這樣被收了‘智商稅’,維權時認識了一位北大校友、現在在高校當老師,她感慨一直以為自己是高智商人群,沒想到也被坑了?!巴跹嘟榻B,被騙者涵蓋了大學生、教師、企業員工、律師、媒體人等行業和人群,“松江大學城有位學生,自己的加上幫朋友下單的,總共被騙了七萬塊,被同學要求還錢?!?/span>
編輯搜圖
旅行平臺出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一款名為“布拉旅行”的應用因涉嫌詐騙罪被上海浦東公安分局立案,涉案金額達1.56億,兩名被告稱僅可退回80萬。去年底,也是以低房價高押金模式運營的“半邊山下”民宿平臺被指高額押金遲遲不退。
“寄居蟹”出事后,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在回復網友投訴中稱,經核實,公安機關已接到群眾報警,經開展初查工作,已于6月18日將寄居蟹旅行事件立為詐騙案偵查,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記者7月7日從成都警方處了解到,涉案的張瑩、田清洪處于在押狀態,案件暫無最新進展。
目前,上海多名受騙用戶已向當地派出所報案,王燕在內的上海受騙者們資金尚未追回,仍在維權當中。
聽聽法律界人士如何說
伴隨互聯網的發展,關于“卷款跑路”的新聞,也從前些年的健身卡、美容卡、理發卡,變成了“寄居蟹”之類的“民宿卡”等。記者就此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采訪了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鐘剛、上海眾華律師事務所張燁石和蔣成律師。
網購“民宿卡”和傳統的實體店充值卡有何區別?如何監管?
鐘剛介紹說,對于實體店開辦充值卡,國家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規定。商務部在2012年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開卡主體單位需要到商務主管機構備案,市場秩序司牽頭具體的監督管理工作,各地方也有自己的相關規定,商務、文旅、教育等行業主管機構也參與日常管理,對預付風險提示、預收資金管理、信息報送對接等都有明確的要求。
而通過網絡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公司,要遵循《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等,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對網絡經營主體進行登記,經營者一旦進行虛假的商業宣傳、虛構交易等行為,誘導欺騙消費者,將違反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
“寄居蟹”這樣的卡,與此前的充值卡不同,它是以押金的形式進行收取,而關于押金的具體管理還存在一定空當,從民事角度,押金收取多少是由雙方合意決定,是消費者自己同意在預訂酒店時支付押金。在監管的時候,監管機構可適當參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在發現有違法行為時應采取措施制止,通過現場查處、調取資料等方式最終實施行政處罰。但網絡交易的主動監管存在一定困難,消費者在進行交易時需要理性判斷,遇到支付押金過高的情況要有警惕和防范,也可以向監督管理機構進行反映。
平臺收取高額押金的運營方式合理嗎?
張燁石則認為,平臺方設置數倍于房價的押金則缺乏合理性。這樣的運營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具有風險。
我國法律上對于收取高額押金的行為沒有明確的限制規定,且基于平臺提供的部分酒店房源相對高端,考慮到房間內的裝修裝飾和配套軟硬件設施的價值,設置合理、適當的押金也無可厚非;但比照有明確、完善法律規則體系和行業運行實踐的租房領域,押金通常不會超過一個月的租金。那么在本案例中,押金設定為不超過平臺消費者入住當晚的房價是相對合理的操作。
消費者可能被相對于市場行情價格顯著低廉的高端酒店房源所吸引,但忽略了其所支付的押金已過于高昂,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長久的信譽及資金支付管理平臺背書保障,高額押金的安全返還具有較大的風險。
“寄居蟹”所屬公司的股權變更、對外投資是否為資金轉移逃避債務?責任如何劃定?
鐘剛教授認為,公司通過轉移財產來逃避債務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其采取股權變更、對外投資等手段導致無法對之前的押金等款項進行返回,對維權帶來障礙。
“寄居蟹”經營者田、張二人作為實際控制人,如果刑事詐騙罪成立,同時負有民事賠償責任。除此二人外,根據《民法典》1168條規定,兩個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的一定有連帶責任,在這一案件中,逃避債務者、轉移資產者、公司股東、其他幫助轉移資產的人等,被認定為共同侵權人后,都要依據實際認定的責任范圍進行民事賠償。
警方以涉嫌詐騙罪立案,從哪些事實可以判定平臺行為為故意欺騙?
蔣成認為,從對話中代理描述來看,假使平臺方在3月已明知兌付困難的背景下,仍在6月集中大規模上架無兌付可能性、子虛烏有的高端房源,從刑法層面具有采取欺騙手段利用消費者的錯誤認識非法占有大規模財物之故意,涉嫌詐騙罪。
遇到此類案件,消費者應采取哪些辦法維權?
鐘剛建議,對于部分可能沒有刑事責任的主體,比如接受投資者、平臺銷售代理等,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確認其賠償責任,確認其是否承擔侵權連帶責任、該連帶責任在什么范圍內承擔等;對于面向“寄居蟹”平臺的追責,其股權變更和對外投資造成的資產轉移,應該先從刑事層面進行效力的確認,此后也可以通過民事執行手段取回,但對其中的股權投資和關聯交易進行甄別的工作是復雜而專業的。
張燁石提醒維權用戶積極配合警方的相關調查,并及時聯系律師:“該事件由于公安機關已經立案調查,基于‘先刑后民’的原則,目前消費者應當盡快、及時地收集好相關證據,比如平臺訂單截圖、充值記錄、提現記錄、銀行流水等。”
消費者在維權當中,可能會面臨什么困難?
鐘剛分析,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注意“刑民銜接”的問題,民事賠償責任的實現,一定程度上要依賴于刑事方面贓款的追繳,這個過程會存在不小的難度,比如行騙者把資金在各種公司之間轉移、稀釋,可能會出現警方在采取了凍結、查封、扣押后仍舊無法追回錢款的情況。
“寄居蟹”受騙者涉及多個行業,包括高知人群,消費者應當如何避免掉入陷阱?
消費者應謹慎選擇、理性審視廣告推送內容,選擇規模較大、信譽較高的平臺進行消費,并在消費過程中保留好相關支付憑證和平臺信息資訊截圖;看清平臺提供的格式押金協議的具體條款再做出選擇。莫貪小,永遠不要相信不正常、顯著偏離市場定價規律和認知可能性的優惠活動,理性判斷消費,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