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化妝品重點監測18類產品 化妝品質量安全不容忽視
2021年7月5日,為對影響化妝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因素進行監測和評價,為制定化妝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和標準、開展化妝品抽樣檢驗提供科學依據,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了《2021年下半年國家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根據該通知的要求,今年下半年,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品種包括“網紅”護膚類、宣稱抗皺祛痘類、祛斑美白類、宣稱舒緩類、宣稱止癢類、宣稱促進毛發生長類、眼用護膚類、兒童化妝品類、兒童牙膏類、面膜類、浴足類、保濕類、健美類、噴霧類、指甲油類、彩妝類、淋洗類、護發類化妝品等。
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共涵蓋18類化妝品,且計劃采集樣品約1100批次,這表明,下半年國家藥監局對化妝品的風險監測范圍全面擴大,既按品類來分,包括護膚、彩妝、洗護、口腔等主要品類,也涵蓋了保濕、美白等主流功效。其中,兒童化妝品類、育發類(促進毛發生長類)作為上半年重點專項監測類目,下半年依然在監管之列。
另外,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下半年風險監測采樣渠道同時兼顧線上和線下的化妝品主要銷售渠道,重點對化妝品專賣店、集中交易市場、美容美發機構以及經營化妝品的電子商務平臺等進行采樣。
國家開始重視對線上的化妝品風險檢測,這一點,從近期的雅詩蘭黛被罰40萬、歐萊雅被罰20萬等案例,完全可以看出國家藥監局已經加大監測線上渠道的監督力度。
從2019年開始,直播帶貨逐漸興起,2020年更是被稱為直播帶貨的“出圈元年”,且未來的消費者會更加傾向于依賴KOL的建議,興起的社交電商進一步帶動化妝品消費的增長,包括小紅書、抖音、B站、淘寶直播等平臺,均有化妝品品牌與美妝博主合作的視頻。未來占據大量線上流量的社交電商平臺,將會是化妝品行業主要的銷售渠道。
據了解,風險監測的采樣、檢驗工作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湖南省藥品檢驗研究院、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6家監測機構承擔。2021年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經費總計360萬元(含計劃監測和專項監測)。每個監測機構的買樣及檢驗等費用為60萬元。
國家藥監局要求上述監測機構應于2021年10月10日前完成采樣、檢驗和檢驗結果報送工作,并于10月31日前分類別起草風險分析研判報告,并要求出結果后的2個月內依法組織調查處理。這表明,在7月至10月份這3個月的時間里,監測機構需完成1100批次樣品的采集,平均每個月要有300多批次產品的采集,足以見得監測要求的嚴格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化妝品抽檢中暴露問題較多的重金屬、激素、抗生素、微生物、防腐劑等也仍是主要的監測項目。
此外,《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版)和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化妝品補充檢驗方法和項目均作為此次風險監測的檢驗依據。另外,為提高監測工作發現風險的能力,針對化妝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國家藥監局鼓勵監測機構采用經過驗證的實驗室自建方法進行檢驗。
這是繼今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補充檢驗方法管理工作規程》和《化妝品補充檢驗方法研究起草技術指南》,重點關注非法添加問題后,本次監測依然將非法添加問題擺到了重要的位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成功邁入了化妝品消費大國的行列,目前消費水平已超越歐盟、日本,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上化妝品第二消費大國。
另外,近年來伴隨著顏值經濟的崛起,化妝品正朝著“必需品”邁進。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市場規模因為疫情原因相較2019年有所下降,為3958億元。疫情好轉后,2021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4781億元。此外,中國化妝品產量在近6年也呈增長態勢,預計2021年產量將達到199萬噸。依此態勢,中國未來將會是世界化妝品行業的重要生產地和重要市場,美麗事業仍大有可為。
而化妝品質量安全也一直是化妝品監管中的重中之重,且隨著2021化妝品法規大年的到來,一系列確保消費者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規章制度的相繼出臺,化妝品監管力度又上新臺階。而此次藥監局關于下半年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發布,無疑再次給行業敲響了警鐘,相關企業要守好行業底線,誠信生產與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