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成常態 保健食品行業亟待健全治理機制
消費成常態
保健食品行業亟待健全治理機制
2019年,我國保健行業的市場規模是2227億元,同比增長了18.5%,2021年這一數據有望突破3300億元,從數據來看,保健食品行業已經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但是在保健食品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雜音,影響了行業良性、健康的發展趨勢。
6月16日,以“規范有形 夢想無限”為主題的2021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正能量行動”暨6·16規范經營宣傳日主題分享會在京啟動。相關部委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就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保健品消費上揚
“老百姓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對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斷擴大,我國居民保健食品的消費已經成為常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馮軍說,疫情期間,我國保健食品中增強免疫力、益生菌以及維生素、礦物質類產品的銷量均有大幅增長。
保健食品市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營養食品、保健食品市場總額超過600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健康食品市場。”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提供了一組數據:2017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是6萬億,預計2020年達8萬億,2030年達到16萬億。“大健康產業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
會議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發布《對保健食品規范經營的觀察》,內容指出,在32個食品生產許可類別中,相對于其他規模較大類別的食品行業而言,保健食品的產業規模和消費規模都無法與之相比。但隨著保健食品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正在得到更廣泛的認知和共識,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由于保健食品有助于提升適應人群的免疫力,不僅對于降低非染性疾風險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對于降低染性疾風險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對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有所提升。可以預見,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中,保健食品產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健全機制驅動行業穩健發展
在2019年“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開展后,我國的保健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據馮軍介紹,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食品抽檢的數據顯示,我國保健食品的合格率是98.67%,在近日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也通報顯示保健食品的不合格率總體低于整個食品行業的抽檢不合格率。
“我們對100件保健食品重大案件調查分析,其中有44例涉及夸大宣傳和虛假宣傳,有19例涉及違法廣告,這個比例占到了63%,真正涉及保健食品本身的安全性問題的案件不到5%。這說明經過整治,我國保健食品的生產環節已經取得了明顯提升。” 馮軍說道。
對于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劉世如認為,“制售劣質及有毒有害產品、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假冒他人名稱包裝裝潢和商標、虛假夸大宣傳、欺詐消費者等等,這些都是存在于保健品行業的負能量,它們在侵蝕著保健品行業健康肌體,在污染著保健品市場環境,在時時刻刻扯保健品行業的后腿。”
談及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劉世如認為,弘揚正能量,加強行業規范,保障保健品市場行穩致遠,最根本的是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
機制的健全是行業穩健發展的關鍵。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的“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在跟蹤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國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需要完成從“發展中規范”向“規范中發展”的轉變,同時,還提出了保健食品上市采取注冊與備案“雙軌制”、對保健食品施行“品種”管理和加強經營規范化監管等方面的建議。
會議現場,保健食品企業代表上臺,宣讀保健食品企業規范經營倡議書。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說,希望更多的企業不僅自己積極展開規范活動,同時更加積極投身于行業“正能量行動”的活動中來,使行業更加風清氣正、健康有序地快速發展。
“保健食品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危,確保產品安全、規范經營行為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永遠堅持對質量負責、對宣傳負責、對顧客負責,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作為企業代表,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健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