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 讓均衡營養惠及每個家庭 康寶萊攜手營養專家解讀《家庭科學膳食認知與行為調研》結果
近日,康寶萊發布了其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的《家庭科學膳食認知與行為調研》的中國區調查結果。本次調研面向全球21個國家的9000名受訪者,歷時約兩個月。中國區的受訪者均為18歲以上的成年人,其中女性受訪者占55%,有73%的受訪者為人父母。調研內容主要包括人們對均衡營養以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等概念的認知情況、對自身營養情況的認知、以及家庭與兒童的飲食及營養情況等。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表示:“康寶萊希望通過此次調研活動,支持行業和社會更好地了解家庭營養現狀以及大眾對于科學飲食觀念的認知與行為情況,助力提升民眾的營養素養。作為擁有40多年歷史的全球營養品企業,康寶萊將繼續致力于為廣大中國消費者提供以科學為依托的高品質營養產品,并積極傳遞‘營養+運動’的健康生活理念。”
為了更好地幫助公眾全方位地了解均衡營養、合理膳食的科學理念,康寶萊專門與國內知名營養專家進行了交流,邀請他們對調研結果進行解讀,并給到公眾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
做到“合理膳食”并不難,來源豐富是重點
本次調研顯示,盡管公眾普遍都比較熟悉“營養均衡”的概念,但僅有1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夠做到飲食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被問及原因時,提及較多的理由包括“遵循指南太麻煩”、“沒有太多時間準備每日的食物”等等。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月欣教授表示,做到食物多樣是實現合理膳食和均衡營養的關鍵。建議大家平均每天吃到12種以上食物,每周吃到25種以上的食物,從而滿足人體對食物多樣性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一點的小技巧包括采用“小份菜”的形式,在實現食物多樣化的同時控制好每餐的食量;另外,在注意膳食結構合理性方面,可以基于“同類互換”原則對同一類別的食物進行更換,比如紅薯和馬鈴薯之間的互換等等。
在實踐食物多樣性方面,大家可以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首先做到最基本的食物種類的多樣搭配,同時注意適當減少鹽、油的攝入,少喝含糖飲料等等。楊月欣教授表示,平衡膳食更多指的是一段時間的平衡,比如一周或者是兩周,而并非強制性要求每一天都做到,這也較難實現。只要大家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去按照這一原則去搭配,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就有助于實現“合理膳食”。
營養健康要趁早,“Z世代”科學養生是關鍵
本次調研顯示,“Z世代”(95后和00后)對“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熟悉程度最低,低于25-40歲以及41-56歲群體。這表明他們對于科學營養理念的掌握仍顯不足,在飲食營養習慣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針對“Z世代”群體的健康養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馬冠生鼓勵年輕的朋友們學習營養學的基礎知識,提高營養素養,培養健康的飲食行為。比如,每天吃早餐、吃好早餐、規律進餐等。在選購預包裝食品時先看看營養標簽,看一下標簽中的原料表和營養成分,作為挑選食品時的參考,不選含添加糖高的食品,不選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等。
馬冠生教授還對年輕人體重管理方面存在的誤區進行了澄清。比如,有的年輕朋友缺乏科學減重的意識,過度追求“骨感”美,從而出現了消瘦、體重過低等營養不良的情況。另外,一些朋友發現自己超重后決定嚴格控制進食量,而過一段時間后又忍不住開始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出現“悠悠球”式的反復變化,損害了身體健康。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健康觀,年輕人需要有意識去避免。“Z世代”應該引領時代的健康潮流,以健康為美。
“Z世代”群體對于飲食的方便、快捷屬性具有較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代餐產品如今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在代餐產品的食用方面,馬冠生教授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減重目標,參考產品使用說明科學選用代餐食品。比如以控制能量攝入為目標,就可以考慮單獨使用代餐產品;也可以考慮使用代餐產品代替一部分正餐,與正餐組合使用。
兒童營養很重要,家庭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在本次調研中,有多達81%的父母表示經常擔心“營養不均衡”給孩子帶來影響。兒童的營養狀況對于他們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需要更加關注兒童青少年的營養膳食狀況。
馬冠生教授表示,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其營養攝入一方面要滿足正常的生理活動需要,也要滿足體格包括身高體重等增長的要求,需要注意做到攝入的能量要比消耗的能量適當多一些,保持能量的正平衡。定期,如3個月至半年,測量一次孩子的身高和體重,對照相關參考標準看看這兩項指標是否處于正常的增長范圍,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情況。
目前,兒童的肥胖問題正在日益引發公眾的關注,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超過10%,而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正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月欣教授表示,超重肥胖不僅影響學齡兒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續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危險。對于已經超重肥胖的兒童,在保證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建議調整膳食結構、控制總能量攝入,減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攝入;做到食物多樣,適當多吃雜糧、蔬菜、水果、豆制品;同時矯正不健康行為,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零食和含糖飲料;在控制飲食的同時,逐步增加運動頻率和強度,養成運動生活化的習慣,減少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