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期!中國面膜市場規模或突破600億
顏值經濟時代,化妝品已經成為一種剛性需求。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2年至2019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盡管2020年市場規模有所收縮,但規模已達3958億元,預計2021年化妝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553億元。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得益于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護膚品行業整體也迎來快速增長。在美容保養的理念深入下,面膜作為護膚品中的重要子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特別是近十年來歐美化妝品大牌對于國內市場的持續投入和培育以及國內淘系品牌不斷發力,國內消費者已經逐漸將面膜作為快速補充面部營養的保養品。
在2020年的雙十一中,面膜以3704萬件的銷量成為淘系平臺護膚品銷量第一品類,成交額也達到了48.36億元。
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面膜約占整個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的11.88%,約為291億元。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發展現了中國大陸護膚品市場頑強的生命力,在全球護膚品市場規模下滑的背景下,中國大陸護膚品市場規模依舊能夠保持10.28%的增速增長,而面膜市場規模也保持正增長態勢,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
當前,中國面膜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較低,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國產專業面膜品牌、國產綜合化妝品品牌、國際品牌及日韓面膜。
近年來,我國本土品牌快速崛起,多個國外品牌爭相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面膜市場的主流品牌中,國外品牌主要有SK-II、OLAY和科顏氏等,國產品牌主要有佰草集、珀萊雅、一葉子、自然堂、韓后等。在推動我國面膜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
面膜按功效可以分為哪幾類?
1、清潔面膜。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面膜,可以清除毛孔內的臟東西和多余的油脂,并去除老化角質,使肌膚清爽干凈。
2、補水保濕面膜。保濕面膜也是日常護膚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它可以將水分鎖在膜內,軟化角質層,并幫助肌膚吸收營養,適合各類肌膚。
3、舒緩面膜。可以使緊張的肌膚得到舒緩,消除肌膚疲勞感,恢復肌膚的光澤和彈性,適用于敏感性肌膚。
4、緊膚面膜。收縮毛孔、淺化皺紋。
5、再生面膜。軟化表皮組織促進肌膚新陳代謝,適用于干性或缺水性肌膚。
6、美白面膜。改善肌膚暗黃,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讓肌膚白皙透明。
目前,我國消費者對面膜的關注點主要有六大方面:功效、痛點、產品設計、使用場景、適用人群和產地,功效和痛點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以中國化妝品分享第一大社交平臺——小紅書用戶分享面膜筆記為例,有36%的筆記關注點在功效方面,有27%的筆記關注點在痛點方面。
其中,補水、保濕、修復、清潔和溫和為面膜功效前五大關注點,補水關注度最高,達到30%;而敏感肌、痘痘肌、干燥、黑頭為用戶使用面膜前四大痛點,敏感肌占比最高,為36%。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面膜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從2020年天貓聯合知名時尚雜志ELLE發布的《95后初老少女大型攤牌現場》——95后抗初老產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單是95后購買的面膜總量便可以涂滿將近4000個足球場。隨著我國面膜消費人群的年齡逐漸年輕化。
另外,“男色經濟”的崛起,將會推動男性面膜需求,后疫情時代將會催生更多修復類面膜需求。
2020年受疫情影響,人們的購物消費習慣向線上轉移。從2020年度淘寶、天貓、京東美容護膚、美體、精油各子類表現看,面膜以297億+的銷售額位列第三,同比增長7.28%。線上形式的一片大好,不僅吸引了眾多傳統品牌紛紛布局,更有一批新銳品牌借勢而起。
未來,在消費升級加持背景下,我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皮膚護理,敷面膜的這一快速密集補救皮膚的方式將會更加受到追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面膜滲透率相比較,我國面膜滲透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市場提升空間較大。
同時,國家政策監管不斷加強將助力行業健康發展。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預測,2024年中國面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00億元。
隨著面膜市場日趨成熟,消費者對面膜的消費需求也逐漸趨于理性,使用效果優劣差異已成為消費者當次或持續購買的主要動因。所以,品牌方更應該注重加強產品功效性,為消費者制造創新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