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監管新規加速新“藍海”崛起:功效型化妝品市場商機有多大?
在剛結束的美博會上,百洋醫藥啟動了全國首個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臺,這實際是百洋醫藥將其醫藥第三方品牌商業化平臺復制至功效型化妝品領域。據介紹,該平臺主要從品牌醫學化、營銷專業化、渠道功能化三個維度解決當前功效型化妝品企業面臨的問題。
歐睿數據顯示,2010-2019年中國功效型護膚品行業復合增速為19.3%,遠高于中國化妝品行業的整體復合增速9.85%。其中在2019年,功效型護膚品行業更是以32.3%的增速成為中國化妝品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
在啟動會上,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顧問劉瑋教授表示,未來,作為功效型化妝品品牌運營、營銷平臺,其將發揮更大的效力,比如助力化妝品行業的專家共識成為行業標準等。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實際上,從社會分工角度來看,第三方商業化平臺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通過第三方商業化平臺,可以大幅降低企業的銷售費用,減少營銷端的重復建設投入。
與此同時,隨著整個國家法治化程度提升,尤其是5月1日《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等的正式實施,將促進功效型化妝品行業流通、可展示、存儲、銷售等更規范的發展。“未來5至10年內,功效型化妝品將形成有實力大的企業,效率會提高,性價比趨于合理,未來集中度將提升,這也是是產業走向成熟必然的結果。”付鋼指出。
藍海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至2017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在逐年穩定增長;而2018到2020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每年的增長率都超過13%以上。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化妝品國際合作峰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化妝品行業已成為增速最快的消費行業之一,化妝品行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我國的化妝品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化妝品行業的國際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隨著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不斷增加,我國功效型化妝品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期,民生證券分析認為,遠期成長空間可觀。“頻繁化妝、長期熬夜、外部環境刺激促‘敏感肌’等成為消費者近年的關注焦點。而隨著消費者認知升級和移動互聯網‘種草平臺’的普及,其對化妝品的成分和配方的關注度提升,激發了功效型護膚品的需求。”
民生證券援引歐睿數據指出,2010-2019年中國功效型護膚品行業復合增速為19.3%,在2019年功效型護膚品行業增速為32.3%,系中國化妝品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
同時,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結構看,功效型化妝品也是重要的細分品類之一,如美國功效型化妝品市場已占其化妝品市場規模約15%的市場份額,而我國當前功效型護膚品在市場中的占比僅為5.54%,未來的成長空間相當可觀。
百洋醫藥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李鎮宇指出,隨著消費者觀念的提高,購買產品不僅看品牌,更注重產品的成分,滋生出一類“成分黨”。“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護膚品的具體成分與功效,本質是消費者追求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為在未來功效護膚品的前景非常廣闊。”
付鋼進一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作為新型的賽道,醫美成長迅速。近幾年功效型化妝品出現井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醫美損傷造成,這些損傷需要科學的修復,(行業)普遍魚龍混雜,缺乏專業的引導。“這種現象與10年前的醫藥行業有相似之處。”
在付鋼看來,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化妝品監管管理條例》以及《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下稱《規范》)《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2021年版)》三個配套文件,對化妝品的分類規則、功效宣稱評價及安全評估技術標準等做了詳細具體的規范,將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
“以后化妝品的功效不是隨便寫,對于品牌標稱的效果以及安全等,也需提供相應的試驗數據用作支持。”付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企業也要按照國家提出的規范進行調整。
如《規范》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申請特殊化妝品注冊或者進行普通化妝品備案的,應當按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并在國家藥監局指定的專門網站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2021年5月1日前已取得注冊或者完成備案的化妝品,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于2023年5月1日前,按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并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在啟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廖萬清也指出,伴隨消費者專業護膚意識的逐步深化,功效型化妝品市場潛力巨大,為了避免出現行業發展亂象,出臺規范化標準具有重大意義。
劉瑋也指出,目前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仍舊在于相關標準制定不夠清晰。如在普通化妝品的功效宣稱和實驗方面,相關職能部門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方法,需要行業協會達成專家共識、制定行業標準,促成行業發展。
第三方平臺
民生證券認為,隨著上述政策的落地,將可以加速出清輕研發和虛假或過度宣傳的產品和企業,與此同時,對于原本就注重功效評價的企業來說,再次加強了其整體競爭優勢。
付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相較于日本等國家,中國的功效型化妝品行業沒有興旺起來,是因為整個中國化妝品行業從產品研發、生產規模等方面相比日本等滯后很多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藥品零售行業也在迭代升級,這幾年勢頭最猛的專業藥房、DTP藥房,大量處方藥從醫院渠道流轉,甚至專業的職業藥師從醫院轉到零售藥房,買藥的場景已經從醫院向零售快速的轉移,藥店在迅速的分化和專業化升級。在付鋼看來,這也是中國功效型化妝品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契機。
據了解,百洋醫藥今年也在開始嘗試結合主流連鎖藥店做店中店的品牌萌駝慧選,幫助藥店里設立功效型化妝品的專柜,優選了幾百個一線化妝品品類。目前,百洋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臺現已與超過1萬家專業的化妝品連鎖店合作,借力百洋醫藥十幾年來扎實的藥店布局,預計今年將與核心藥店連鎖目標打造500家藥品+功效性化妝品店。
李鎮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上述內容也是百洋醫藥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臺賦能藥店的一項內容,該平臺主要從品牌醫學化、營銷專業化、渠道功能化三個維度解決當前功效型化妝品企業面臨的問題,同時助力化妝品行業的專家共識成為行業標準等。
“品牌醫學化,即依托本身觸達的上萬家醫院,百洋醫藥可以為合作企業提供系統性的醫學支撐,幫助企業實現臨床、醫生等對接,助力企業打造專業品牌;營銷專業化,則是通過在線下藥店‘店中店’中提供功效型化妝品體驗式服務的同時,在線上通過醫生實現社群管理維系社群,最終促成用戶轉化率的提升;渠道功能化是在線下為用戶提供更多關于化妝品的功效型體驗,包括在線下提供檢測、對接專業的醫學皮膚門診、提供專業咨詢建議、監測后續使用效果等。”李鎮宇進一步解釋稱。
啟動會上,百洋醫藥還與廖萬清院士、劉瑋教授等皮膚科專家組,啟動了全國首個《皮膚微生態修護評估標準專家共識》項目,旨在幫助合作的品牌按照嚴格的循證醫學標準證明產品功效,并通過醫生對消費者做規范、專業的推廣。
在劉瑋看來,在此背景下,功效型化妝品商業化平臺應運而生。未來,作為功效型化妝品品牌運營、營銷平臺,其將發揮更大的效力,如上述提到的助力化妝品行業的專家共識成為行業標準等。
實際上,從社會分工看,企業依托第三方商業化平臺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付鋼指出,在醫藥行業,因為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行業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商業化也越來越專業,單個藥企因為某一款產品自建全國性銷售團隊成本越來越難以支撐,效率也不盡如人意,第三方商業化平臺順勢而為。“功效型化妝品行業也是類似情況。通過品牌商業化平臺運作,聚集專業資源,向消費者提供專業服務的同時釋放廣闊的行業發展空間,助力行業迭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