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跨界賣車后 華為又要進軍化妝品行業?
華為“缺芯”后手機出貨量下跌,4月份宣布賣車之后,如今又要進軍化妝品市場了?
2021年5月4日晚,香港化妝品零售企業卓悅控股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卓悅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與香港華為國際有限公司訂立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
公告稱,新型冠狀病毒帶來了銷售渠道架構的變化,集團順勢而為,開發了新零售創新平臺,從以化妝品為主的傳統零售升級為產品多元化的全渠道平臺電商零售模式。
根據公告,雙方將應用新零售科技服務創新以支持卓悅控股的業務轉型、可持續發展,啟動卓悅控股與華為在聯合品牌營銷方面的合作。華為將通過大數據分析、電子支付、WiFi6等解決方案為卓悅建立智能零售店并提供技術支持。卓悅方面希望,2至3年后在內地的店鋪將達到3000家。
卓悅控股指出,若合作順利開展,將使其能夠進一步優化電子商務零售及相關發展,提高其盈利能力。
受此消息影響,5月5日,港股卓悅控股早盤一度漲超110%,截至收盤,卓悅控股漲58.47%,報0.29港元。港股其他化妝美容股也集體走強,歐舒丹漲14.84%。Wind化妝品美容指數漲近4%,創出5年多新高。同時,華為也再一次被大家熱議。
華為受芯片斷供的影響,業績下滑嚴重
眾所周知,近幾年,國產手機品牌華為,憑借著通訊領域的技術積累外加上前期大量人力、財力的投資,讓華為手機銷量一度超過了蘋果,成為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二的手機企業,更因為搭載了自主研發的芯片,讓華為成了許多國內消費者首選的手機品牌。
但就是如此優秀的國產企業,卻在短短兩年時間迎來了西方數次打壓,不僅失去了谷歌的GMS,芯片供應鏈也遭到破壞,有限的芯片,讓華為手機業務一步步被“榨干”。華為消費者CEO余承東在國內媒體上也公開表態,禁令已經將華為消費業務逼到了極端困難,無法發貨,高端產品主要都讓給了蘋果公司。
隨著芯片禁令的持續,華為手機銷量不斷下滑,按照華為對外披露的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華為手機銷量大跌50%,已經跌出全球前5名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為必須跨界,探索更多的業務,以彌補手機業務下滑帶來的損失。
于是關于一場自救的行動就開始了。從去年開始轉手榮耀,以此減少芯片的使用量;開始大力推廣鴻蒙系統、通過收購獲得支付牌照;開啟了“云養豬”計劃,甚至在4月推出了造車,開始進軍智能汽車業務。這一系列的操作,是華為為了應對芯片危機而展開的跨界轉型的行為。
據了解,香港華為國際有限公司為華為子公司,負責通訊產品的購銷業務。現在手機業務萎縮,所以負責通訊購銷業務的香港華為,也開始跨界做起了化妝品生意。
實際上,如果華為做化妝品這事可以落地,倒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雙方都能獲得一定的利益。
畢竟,截至2020年末,卓悅控股年度營業額為5.39億港元,2019年全年營業額為14.59億港元;2020年年內虧損達2.58億港元,2019年年內虧損為1.31億港元。卓悅控股這兩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面對市場壓力,也急需外界助力加速新賽道的開發。
而華為通過與卓悅控股的合作可以輔助在香港的子公司發展。華為香港代表處總經理鄧水根表示,華為云將為卓悅建設完整的營銷業務及數據處理架構,打造全渠道的嶄新購物平臺,提供新零售科技服務的創新應用于廣大的消費者。
華為云利用其擎天架構,透過軟硬件協同,提供多架構計算、云原生計算、網絡和存儲等技術方案支持合作伙伴,助力卓悅發展新零售科技服務 (Retail Tech as a Service)的創新應用。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已達3958億元,隨著化妝品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預計2021年化妝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553億元。并且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化妝品行業市場巨大。
華為目前正處于困境之中,面對芯片的斷供,短期內華為基本上沒有很好的辦法來擺脫困境,或許不斷地進行跨界合作,開拓新的板塊,才能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國產手機品牌走出困境,而化妝品行業不失為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