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布電商直播 常見法律糾紛處理指引
記者4月5日從廣州市司法局獲悉,廣州發布《網絡電商直播常見法律糾紛處理指引》,旨在規范電商直播領域頻發的糾紛處理,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指引。
近年來,電商直播行業發展迅猛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行業失序失范等問題,比如直播帶貨中的夸大乃至虛假宣傳、侵犯知識產權等直播“翻車”事件時有發生。
廣州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電商直播行業的多主體性、交互性等特征導致權利義務關系趨于復雜,MCN機構、網絡直播平臺和電商主播等行業主體之間的糾紛屢見不鮮。電商直播行業主體對如何解決糾紛、如何把握合規經營的底線等問題認知不夠,準備不足,有必要編制指引以引導行業主體理性解決糾紛,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指引根據有關法律規范尤其是民法典及其配套司法解釋,厘定了行業涉及的各方主體,梳理歸納了合同、侵權和勞動勞務等三類民事糾紛類型,分類闡釋了行業自律、和解、調解、行政投訴、仲裁、訴訟等六種民事糾紛解決途徑。
其中,針對直播中虛假廣告的侵權責任,指引明確,如電商主播對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等相關方面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對消費者欺騙或誤導,由此導致消費者做出了購買商品的決定。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作為電商經營者的商家和電商主播民事賠償;電商主播作為廣告的發布者,如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及有效聯系方式的情況下,消費者也可同時要求電商主播承擔賠償的法律責任;關系到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網絡直播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均有可能與廣告發布者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為提高行業主體法治意識,推動依法依規經營,指引還列舉分析了電商直播行業可能涉及的較為典型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并重點摘錄了行業涉及的部分常用常見法律規范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