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灰廣播”,讓虛假保健品廣告無處遁形
近日據調查發現,以專家講解、聽眾互動、電話賣藥為內容的“灰廣播”帶貨悄然興起,原價幾塊錢的保健品等搖身一變成“神藥”,身價暴漲10倍至近百元。
“黑廣播”是指未經廣電主管部門與無線電管理部門審批,私自設立的非法廣播電臺,主要用于違法藥品、假藥推銷等商業活動。隨著相關部門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黑廣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隱蔽性更強的“灰廣播”。所謂“灰廣播”,就是個別區縣廣播電臺將廣告時段承包給廣告公司,廣告公司通過合法廣播頻段,進行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的廣告播放,廣告內容以宣傳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為主。
虛假醫藥品廣告一直是個毒瘤,國家廣電總局、工商、醫藥、市場監管等多部門一直在努力鏟除其生存土壤。十幾年前,廣播電臺一度是重度依賴醫藥廣告,這類廣告無論是時長還是收入,都相當可觀。有些地方電臺為了經營獲利,本末倒置,不是節目里夾廣告,而是廣告里夾節目,最嚴重時有的地方電臺會拿出全天的大部分時段做“醫藥咨詢”,實際上就是保健品推銷。
“灰廣播”與“黑廣播”都給了虛假廣告以可乘之機。而且,“灰廣播”以正規廣播電臺的名義,通過合法廣播頻段,給違規醫療器械、保健品廣告代言,還假裝以“專家講座”和“熱線接聽”的方式制造互動,比“黑廣播”更具欺騙性。此外,由于“灰廣播”利用的是正規廣播電臺,這也給廣電、無線電、市場監管等部門實現全天候無死角的監管增加了難度。
所以,無論是出于規范廣播秩序還是出于打擊虛假廣告,相關部門要形成協作機制,推動聯合執法,進行跨區域合作,像治理“黑廣播”那樣下功夫治理“灰廣播”。特別是,不管是哪種電臺播放的保健藥品、醫療器械廣告,行政主管部門都要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查,未經審查不得發布。
“黑廣播”是非法廣播電臺,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所以治理的關鍵在于加強對無線電發射設備研制、生產、銷售、維修等環節的管理力度。但是,“灰廣播”是在正規廣播電臺播出,所以治理的關鍵就是把牢廣告審查關。《廣播電視廣告播放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對廣播電視廣告的監聽監看制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針對“灰廣播”播放的虛假廣告,相關部門應監聽到位,果斷處理。
治理“灰廣播”,除了審查到位,還需要從嚴整治廣播電臺將廣告時段承包給廣告公司的做法。大眾傳媒是社會公器,出租、轉讓廣告時段,不意味著不對廣告內容進行把關。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廣告播放的各項管理規定,堅決杜絕播放虛假違法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