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虧近180億!國資接手后康美走向何處?
開門大吉!
2月21日,康美(亳州)中藥城牛年正式開門營業!交易大廳二樓,藥商攤位人頭攢動,一派繁華的交易景象。此前籠罩在康美藥業頭頂的陰霾,似乎一掃而光。
藥商顏先生興奮地說,“這幾天市場將迎來客流高峰,幾個客戶都預約好今天拿貨,今年疫情緩和了,生意相信不會差!”
2021年2月8日以來,ST康美(600518)在資本市場持續大漲,從最低1.71元漲至2.25元,總市值突破110億元。
然而,名噪一時的“康美事件”并未結束,股民索賠仍在發酵。所幸的是,最危急的時刻,康美藥業找到了最后一條救贖之路——“賣身國資”。
早在2020年9月2日晚間,康美藥業公告稱,康美實業擬將其持有的29.9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及提名和提案權等權利,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讓渡給國資背景的易林投資行使。其中,就有廣藥集團的身影潛伏。
也就是說,距今5個多月之前,ST康美的結局日漸明朗起來。不出意外的話,康美藥業投奔廣藥集團的可能性很大,這或許是整曲大戲的終局。
01 “公告讓我年都不好過!”
2月10日,鼠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出乎意料,當天晚間康美藥業發布一則震驚投資者的公告。
公告稱,康美藥業收到《民事裁定書》。廣州中院認為,自2017年4月20日(含)至2018年10月 15日(含)期間以公開競價方式買入、并于2018年10月15日閉市后仍持有康美藥業股票,且與本案具有相同種類訴訟請求的投資者,可以向本院申請登記,參加本案訴訟。
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州中院初定的日期為“2018年10月15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按此執行,意味著將有一半投資者失去索賠資格。
此前,康美藥業索賠代理律師認為,這個日期是2018年12月28日,甚至連康美藥業自身也是這么認為的。
2020年10月23日,康美藥業在一份公告中表示:經綜合評判,廣東法院傾向于將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告日作為揭露日,即以2018年12月28日作為揭露日。
當時,康美藥業針對可能面臨的投資者民事訴訟索賠,公司計提金額中或有5億元訴訟費用。
律師團指出,截至2018年9月30日,康美藥業登記股東人數為96700戶。根據股價走勢,符合索賠條件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其中個人虧損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上千萬元。
正因為如此,康美藥業索賠的投資者紛紛表示:“康美藥業的公告讓我的年都不好過!”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康美藥業訴訟案尚處于啟動的初步階段,案件最終需要開庭審理才能下達判決書。現在的康美藥業股民索賠案,有望成為首例中國版集體訴訟案,亦有可能成為A股規模最大的股民索賠案。
據媒體報道,僅新浪股民維權平臺登記的投資者有近7000名。這充分表明,康美藥業造假事件性質惡劣,維權股民數量眾多,股民損失大。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修蛟律師則認為,廣州中院節后將放開訴訟,正式受理立案。
李律師預計,以5%比例的索賠人數計算,最終參與索賠的投資者將超過1萬人。若平均索賠額10萬元,那么索賠金額將超10億元。若走集體訴訟程序,索賠金額更巨大。
02 2020年預虧148.5億至178.2億!
根據ST康美公告,2020年度業績預虧148.5億至178.2億元。對比來看,2019年公司全年虧損46.6億元。
這意味著,剛過去的一年時間,康美藥業虧損額翻了三倍!這一消息炸開了鍋!
ST康美成立于1997年,原本是一家布局中醫藥產業近30年的老牌中藥企業,主要經營產品為中藥飲片、西藥、保健食品及中成藥、醫療器械等。在業務總體布局上,康美藥業上至藥材種植、藥材交易,下至生產開發、終端銷售,已貫穿中醫藥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目前,康美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大健康產業版圖和產業體系。
近幾年,康美藥業在數字化營銷上狠下功夫。據了解,該公司已經被包裝為國內第一家通過互聯網布局中醫藥全產業鏈的“互聯網+”大型上市公司。
在借力互聯網+賦能方面,康美藥業以中藥飲片生產為核心,宣稱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的中醫藥全產業鏈精準服務平臺。事實上,康美藥業對供應鏈也在不斷更新升級,以尋求更好地深入C端。
顯然,這種魔幻般的發展前景一度深深打動了投資人。一位投資人回憶說,2016年發現康美藥業如同發現一個金礦,連續10年凈利潤以20%增長,市盈率只有20倍。
當時,專業投資者也十分看好康美的大中藥數字化平臺,并成為互聯網+結合得最好的藥企模板。據了解,康美藥業與超過2000家醫療機構、20萬家藥店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年門診總量達到2.5億人次以上。如今,康美藥業在全國設立了30多個現代化醫院倉儲物流中心。
如果從兩面性來看,康美藥業在實體產業布局上,積累了深厚的“護城河”。然而,就在康美藥業全力打通中醫藥全產業鏈的各個連接節點時,一場財務造假案爆發了。
03 造假“三宗罪”:360億蒸發,潮汕幫出逃!
康美藥業一直被認為是A股的大白馬,股價市值持續暴漲,背后卻隱藏了巨大的“造假內幕”。
2018年12月28日,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康美藥業當日火速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決定立案調查。此后,直到2019年4月30日投資者通過公告終于獲悉,康美藥業惹上了近300億的“財務造假案”,震驚醫藥市場!
康美藥業股價斷崖式下跌,連續閃崩跌停,總市值一度蒸發超800億。隨著媒體曝光,康美藥業的財務造假案浮出水面,主要包括以下細節:
由于財務數據出現會計差錯,造成2017年營業收入多計入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入76億元,銷售費用少計入5億元……
最令人震驚的是貨幣資金多計入299億元,這也意味著康美藥業2017年財報中竟有299億虛增貨幣資金。
時隔一年之后的2020年,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夫婦分別被處以90萬元的頂格處罰,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康美的“美麗謊言”終于瞞不下去,創始人馬興田只能選擇“自曝”。說白了,就是2019年康美藥業在做2018年年報的時候終于Hold不住了,只好承認2017年賬上的300億資金是“多記”的。
這么大一筆資金說沒就沒了,整個資本市場都驚呆了。
對于這起巨大的財務造假案,證監會官網明確指出:“康美藥業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欺詐行為,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嚴重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生態。”
監管部門慢慢查出了康美藥業“三宗罪”,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康美藥業虛增的賬上資金,最高達362億元。而談到第三宗罪,馬興田把公司資金拿去炒自家股票,還涉及赫赫有名的“潮汕幫”資金。回過頭來看,當時疑似潮汕幫的資金在康美出事前夜清倉出逃,時間十分湊巧,從而避免了暴跌產生巨虧!
當時,這批資金走在相對高位。此后康美暴雷,股價一瀉千里,股價跌破2元,市值只剩100億左右。
04 國資出手救援,康美投入廣藥懷抱
馬興田自2020年5月份已不在康美藥業擔任任何職務,但是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各項業務持續穩定開展。
為了穩定公司的業務經營,2020年6月19日,康美藥業召開第八屆董事會2020年度第七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變更法定代表人的議案》,公司變更后的法定代表人為董事長馬興谷。在此之前是馬興田。
然而,康美藥業此時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破產重整的陰影籠罩在投資者的心頭。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康美藥業半年營收僅25.17億元,大跌69.05%;而凈利潤也減少14.24億元。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康美的貨幣資金僅為4.76億元,而長短期借款高達154億元,應付債券約158億元,并存在債務延期的情況。
此時,賬面價值高達313.98億元的存貨資產沒有進行變現處置,康美卻每年需要支付超過20億元的借貸利息。
面臨這一窘況,康美代理董秘兼財務總監萬金成表示:“公司高層會想辦法,公司不能散。”
終于煎熬到了2020年9月2日。是日晚間的一則公告稱,康美實業擬將其持有的14.87億股公司股份(對應公司29.9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及提名和提案權等權利,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讓渡給易林投資行使。
本次表決權讓渡生效后,揭陽易林藥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易林投資”)持有的公司單一表決權比例最高,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易林投資。
據媒體報道,易林投資背后的三大股東是清一色的國資。這三大股東分別是:
揭陽市城市投資建設集團(它的股東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揭陽市國資委,二者分別持股62.26%、37.74%);
廣東省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它的股東是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0%,后者由廣東省國資委100%控股);
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它是廣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廣藥集團由廣州人民政府100%控股)。
05 拉響退市警報,ST康美保殼重組?
事至今日,廣藥集團托管康美藥業,已經穩定軍心。關鍵問題在于,“兩藥合并”如何協同發展?
早在2020年10月13日,康美藥業總經理“換帥”,廣藥系人馬接棒!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興谷辭任總經理,但是繼續擔任董事長及相關專門委員會委員。東窗事發5個月內,已出現超10位高管職務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董事會同意聘任劉國偉擔任總經理。劉國偉長期在廣藥集團任職,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先后擔任廣藥集團旗下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總經理,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職務。
此舉意味著,馬氏家族在康美藥業的管控權進一步被弱化。股權穿透后,新進入的三家國資股東實控人分別為揭陽市國資委、廣州市政府和廣東省國資委。這一陣營,實屬罕見,意味著康美藥業在醫藥領域的地位仍然無可撼動。
此次易主,出發點是為了妥善有序地推進、化解公司面臨的債務風險及生產經營不穩定等問題。
從資產端來看,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康美總資產為635.99億元。不過,在總資產中有將近半是存貨,凈資產只有202億元。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筆“存貨”一旦被廣藥集團通過營銷渠道消化,那么也會產生高達300億的現金流。
從債務端來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ST康美貨幣資金為3.61億元,合并報表口徑有息負債為333.35億。這意味著公司存量債務規模大,還面臨較大的訴訟風險。
從管控權來看,一旦新的表決權讓渡生效后,易林投資持有的公司單一表決權比例最高(29.90%);而康美實業及一致行動人的表決權全部取消了。
天眼查顯示,易林投資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也就是說,ST康美此次停牌籌劃重大事項時,易林投資還未成立。顯然,這是一家特意為接盤ST康美而立新設的公司。
頗有戲劇性的是,天眼查顯示,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日期是2020年8月17日,僅比易林投資早一天。該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劉國偉,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認繳出資日期為2021年12月31日。
直接說,就是廣藥集團新注冊了“神農氏醫藥”用于托管ST康美,這是第一步。接下來,一旦索賠事項處理完畢,ST康美就會啟動實質性的資產重組。
市場一直擔憂的是,若ST康美2020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ST康美將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分析人士指出,連續3年虧損就要暫停上市。這一局面迫使康美必須在一年內解決公司股權重組的問題,若一旦退市,康美或只能破產重組。
另據了解,廣藥集團原有兩只股票:廣州藥業和白云山。2013年5月,廣藥集團實現整體上市,新上市公司更名為“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白云山”(代碼600332),廣州藥業的股票名稱不再存在。
此次托管ST康美,意味著廣藥集團新增了一家上市公司。只不過,ST康美拉響退市警報之后,廣藥集團會保殼重組嗎?這是留給資本市場與投資者的一個懸念。
目前相對比較明顯的跡象是,“神農氏醫藥”還是一個空殼公司,沒有實質性的醫藥資產,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公司會整體承接ST康美這個“資產包”。
頗具想象空間的是,如果ST康美保殼重組,也會更名。只有經歷如此復雜的操作,才能徹底洗白高達300億財務造假的罪名。
如是,一個干干凈凈的“大數據+互聯網”醫藥平臺公司,會活脫脫地以“新面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