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丨中醫藥連續成為熱議焦點,你最希望哪個焦點表決成功呢?
2021年全國兩會已經開幕,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健康中國戰略始終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2021年的兩會依舊處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環境下,去年,中醫藥的抗疫效果得到了國民以及外國友人的認可與支持,因此,兩會上有關于中醫藥、大健康的提案與建議,也是一大熱點!
其中,有沒有你所期望的議案和建議呢?
國家集采需優化藥品藥事管理
近兩年,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目前前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所涉及的112個品種,中選產品的平均降價達54%。截至2020年,實際采購量達到協議采購量的2.4倍,節約費用超過1000億元。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減輕了群眾用藥負擔,但還需更加優化。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建議,國家集采藥品的選擇應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規范,并廣泛征集臨床一線的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保障集采中選品種為臨床所用藥物。同時,將集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制定用藥指南,促進臨床診療的規范和合理用藥,讓更多患者獲益。
此外,要全面評估國家集采藥品的生產企業的生產力和供應力,解決藥品間斷性短缺導致患者無法用藥的問題。張國剛還表示,藥師通過多種形式向醫師、患者進行政策和藥品知識的宣講,建議適當增加藥師服務相關收費費用,增強藥師隊伍的穩定性。
中醫藥產業鏈下移,藥材種植振興鄉村
中醫藥產生于中國文化土壤,植根于廣大中國民眾,為中國的醫療衛生做出了獨特貢獻。同時,中醫藥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中外交流友誼的“中國結”。已有的援外醫療、國際教育、科技合作、學術交流、中醫藥貿易等渠道形成了中醫藥走出去的有效途徑。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司富春建言,加快中醫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創新走出去方式,拓寬走出去渠道。司富春認為,在做好道地藥材、中藥加工品出口的同時,更重要是運用國外先進技術、學習海外成功經驗,加以消化創新,研發高技術高療效的精制中藥,擴大中藥國際貿易,從而加快道地中藥走出去。
結合中醫理論體系,加大創新中藥研發力度
2021年2月,《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外發布,通過28條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對中醫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表示,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理論、方法和技術特色,只有守正才能更好創新。在曾芳看來,中醫理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保持其傳統精髓,還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這需要構建符合現代疾病特點的中醫診療、康復、養生體系,強化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并加大學科交叉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建議,中醫藥標準應突破以化學為基礎的質量標準構建思路,如中藥特征圖譜、指紋圖譜、生物效價、大數據等,建立成為中國自立的創新型質量控制模式,并可為國際社會接受。
創新作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驅動力
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此次規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接受公眾的建言而形成的規劃,創新是十九大以來在任何時候都會提及到的一點。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建議,加強醫藥產業的頂層設計,加快培育行業龍頭,支持與鼓勵走在全球前列、處于全球技術前沿的全新靶點與產品的開發。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創新作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