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成陷阱!不到兩月2000多人中招,單人最高被騙124萬元,非法集資“畫皮”被揭開
豪車、紅酒、名貴的中藥材鐵皮楓斗、高深莫測的虛擬貨幣……這些元素加在一起,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日前,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分子利用這些元素編織了一場“美麗騙局”。
來源:裁判文書網
文書顯示,犯罪分子將豪車充當公司“門面”,吸引客戶以高價在商城購買鐵皮楓斗、紅酒等產品,贈送等值“深藍積分”,并承諾短期可獲高額回報,還可投資購買虛擬幣“貝藍幣”,獲取更高收益。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犯罪分子便在全國發展了2000多名會員,注冊了9000多個賬號,非法集資款高達5000多萬元,其中有會員受騙金額達124萬元。
犯罪體系嚴密
文書顯示,2017年5月初,樓俊強等人經事先合謀,成立義烏市貝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興公司)。
該公司運營模式如下:客戶在購物商城購買鐵皮楓斗、紅酒,公司送“深藍積分”,同時積分還有消費增值;消費增值以積分形式返還,積分還可以轉換成交易平臺的虛擬幣即“貝藍幣”,虛擬幣可以在交易平臺買賣或提現,可以有漲有跌。
在這背后,是公司內部嚴密的分工體系:余國鋒擔任法人;熊鵬飛負責“貝藍幣”市值管理;熊鵬程負責產品采購和物流發貨;朱園園負責聯系技術人員搭建“深藍積分”投資平臺;樓某1任市場總監;樓俊強同樓某1合股,主要做市場;陳穎負責公關、后勤;羅正興做市場業績,胡水林為后勤主管。公司運營不久后,又請來外號“風神”的網絡操盤手梁鋒,共同經營“深藍積分”“貝藍幣”網絡平臺集資項目。
涉案5000多萬元
然而,鐵皮楓斗、紅酒、“深藍積分”“貝藍幣”只不過是美麗的噱頭,在這背后,是一場非法集資的騙局。
為了吸引受害人進入圈套,同案犯陳穎供述:為了裝門面,其出面向車行購買了二手的奧迪A8、英菲尼迪、保時捷卡宴各一輛,并聯系了車行、服裝廠等包裝成公司、余國鋒名下的資產,用于吹噓、宣傳,吸引投資人。
令人吃驚的是,同案犯熊鵬程稱:網上商城銷售的紅酒價格為每瓶2000元,采購價僅為每瓶105元。鐵皮楓斗有5000元、10000元、20000元的套裝,采購價僅為售價的8%。而客戶通過消費積分獲得的“貝藍幣”,漲跌實際上是按照公司盈利情況及根據操盤手的經驗判斷來操控。
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后因股東之間產生矛盾,操盤手梁鋒被舉報并被公安機關抓走,公司項目終于崩盤,這一非法集資案件也逐漸浮出水面。
后經法院審理查明,至2017年7月10日左右,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被告人樓俊強等人便在全國發展了2000多名會員,注冊了9000多個賬號,非法集資款高達5000多萬元,單人受騙最多達124萬元。
最終,法院判決,樓俊強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2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并責令樓俊強與其他共同犯罪人退賠各被害人損失。
警惕騙局
上述案件僅是通過“虛擬貨幣”進行非法集資的冰山一角。在裁判文書網上,中證君以“虛擬貨幣 非法集資”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到近400篇文書。若以“虛擬貨幣”為關鍵詞,文書更是超過5000篇。
例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期公布的一則文書顯示,2017年5月,被告人吳建民成立深圳健和積分運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和公司”),在未取得金融管理部門許可的情況下,以1元錢1個的價格向社會公眾發售所謂的“健和積分”,鼓吹投資“健和積分”無風險、有巨大升值空間,利用所謂“內網分紅”“外網升值”等一系列方式,騙取了上千萬元資金。
近期,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也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2月10日,發布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中,明確提到虛擬貨幣。2月5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風險提示,提示公眾要進一步防范“虛擬貨幣”非法活動。1月2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提醒廣大投資者及時舉報相關違法違規線索,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