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企業家到傳銷嫌犯,一個富商村官的人生滑鐵盧
作者:阿南
很早以前,就有社會學專家曾這樣評論張德華:“如果張德華的企業不遇到市場風險,他和彭墩村可以繼續成為全省范圍的經驗,但一旦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會成為痛苦的教訓。”
這個評價作出的時候恰好是張德華和彭墩“走紅”之際,而七年之后的今天,一語成讖。
從7月至今,警方開始對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到本月,張德華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批準逮捕,因其還牽涉其他案件,目前還在接受湖北省紀檢監察機關的調查。
而七年前,擺在張德華面前的卻完全是另一種景象。
01
張德華的前半生是非常勵志的。
出生于湖北荊州的張德華早年家境貧寒,中學早早輟學之后,張德華便去了荊門市的一家家具廠學木匠,后來輾轉做過清洗工、魚販子、啤酒廠的小工等等,甚至還做過啤酒廠的小工、燒過鍋爐。
其人生的第一筆財富恰好驗證了那句“小財靠勤”,例如他做魚販子時,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而后騎2個小時自行車趕到漳河邊,運魚返回城里去賣,天天如此,不久就攢錢把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
1998年,他從就職8年的貿易公司出來,開始做起餐飲生意,受影視劇的影響,他給自己的酒店取名叫“夜上海”。為了招徠生意,他招了二三十人天天舉著招牌菜“張氏土雞湯”旗幟到街上巡游,很快就為自己打出了名聲,據說當時一年僅一道土雞湯就能賣20多萬。
這也成為了張德華事業的起點。
僅僅3年多時間,張德華就在荊門陸續了開了三家酒店,逐漸在荊州市餐飲界確立起自己的地位。
“中財靠德”,張德華能做大做強,靠的就是對品質的追求,他非常重視產品的品質和改良,甚至從國外引進優質品種,一度還與褚時健的“褚橙”齊名。而為了穩定自己餐飲的原材料貨源,他更是專門回鄉創辦農業公司,大面積承包彭墩村的荒地,大規模進行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以餐飲為起點,逐漸把業務拓寬到農業、旅游、酒店、房地產、商貿城等領域,規模不斷擴大,并最終形成一個擁有11家子公司的集團化企業,到2010年以后,張德華的企業已經是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
在自己不斷壯大的同時,張德華也不忘家鄉,不斷回鄉投資,而彭墩村也因為他的到來,徹底從一窮二白的局面發展成為現在的小康示范村。
鐘祥市石牌鎮彭墩村現貌
02
“沒有張德華,就沒有彭墩村的今天。”彭墩村的村民們至今仍感激著張德華為他們所做的這一切。
2000年左右,為了穩定自己的原材料貨源,同時也是支持彭墩村的經濟,張德華承包了村子東邊一大片荒山搞開發,并且自掏腰包一百余萬元,修了通村水泥路。
而3年后,張德華事業的一個拐點出現,也為日后的跌倒埋下了伏筆。
在返鄉投資農業產業的同時,張德華決定把公司大本營遷到彭墩村,彼時彭墩村的一窮二白,讓張德華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而村民們也急切盼望有人能帶領他們走出這種貧窮的地步,于是一拍即合,張德華參與了彭墩村的村主任競選,并且順利當選,他的前任村主任也心甘情愿地做起來張德華的“副手”。
兩年后,張德華又兼任起了村支書,彭墩村的最高職位由他一人全部挑起來了。
發展自己企業的同時,張德華也積極投身彭墩村的建設,公路、自來水、電網、農田灌溉……以自己的青龍湖農業公司為“龍頭”,張德華在全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而他自己也墊付200多萬,加上集體和上級扶持資金的支持,讓全村的人從混亂散居集中住進了住宅小區,構成了現在彭墩村的基礎樣貌。
這些村民小區都是統一規劃的別墅式住宅,每戶兩層,都有庭院和車庫,跟原來的村子判若云泥。而那些騰出來的地,被集中利用發展農業產業,經過流轉后變成讓農戶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張德華還承包村里水庫附近的上千畝荒山,將其打造成“彭墩鄉村世界”——2013年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彭墩鄉村世界”是4A景區。
更重要的是,在張德華的倡導之下,彭墩村通過“村企共建”,村民們在張德華的企業務工、在風景區開起了餐館和副食店,收入也從十年前的年入兩三千元提高到現在的三萬多元,真正實現了企業帶動全村發展。
當然,彭墩村的迅速發展同時吸引了省市領導前來視察調研,也因此獲得許多政策支持,十多年來上級部門對彭墩的資金扶持,粗略估計至少有幾千萬元,而彭墩村也陸續被評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此后幾年還評為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十佳小康村”。
很快張德華就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到2012年,彭墩村和張德華被湖北省點名表揚,并樹立為農村致富的代表,張德華本人成為了湖北省和全國的勞動模范,被評為“十大杰出村官”,并當選為荊門市人大代表。
03
但轉變也悄然在發生著
隨著名氣的壯大,張德華的表現有點“飄”,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自己事跡的宣傳上,以及打造百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中去了。
他讓手下員工將媒體報道過其先進事跡整理成書,他投資打造的反映新農村建設的電影故事片《桃花紅、梨花白》,主角原型正是張德華自己。
他對外宣稱到了2024年,要實現集團旗下的因皇科技公司上市;2025年,集團實現年銷售總產值突破100億元。
但正是這個目標,讓張德華急于謀求集團的上市之路,進而涉足直銷行業,游走于灰色地帶,最后走上了傳銷之路。
這種結局出乎了太多人的預料。
受到彭墩電商創始人張將祖的影響,張德華也萌發了“直銷夢”。原本不懂直銷的他,聽說直銷牌照的含金量可以抵幾個上市公司,申請下來的牌照值幾個億,而且直銷對產品銷售促進很大,隨即便動心了。
此次惹出事端的恰恰是張將祖。
張將祖其人自畢業后,常年游走于直銷與傳銷的灰色地帶,其曾與取得直銷牌照的山東永春堂集團合作過,對其中的套路了如指掌,其團隊先后推出“美人笑”、“維七”營銷平臺,但始終影響有限。
直到碰到張德華,為了利用直銷達到快速獲利最終上市的目的,張德華任命張將祖為彭墩集團副總裁,并簽署責任狀。
2016年,彭墩集團正式向商務部申請直銷牌照。第二年8月,彭墩集團的申請信息在商務部直銷管理系統公示,只是該申請至今未獲得批準。
盡管如此,彭墩集團還是通過控股武漢名盛生物科技公司,謀劃推出多款蜂膠類直銷產品。
“彭墩電商是彭墩集團的子公司。”張將祖曾在宣傳活動中稱,彭墩集團已獲得“中國農業直銷的第一張牌照”。
但據《中國商報》報道,2018年5月,記者到彭墩集團暗訪“彭墩電商直銷事業說明會”。現場“導師”介紹,彭墩電商會員分三個層級,銀卡需花費6750元,金卡13500元,鉆石卡32400元;公司推出六大獎金制度,會員發展下線來獲得業績,而計酬是根據下線人數和業績來分配。
這種多層級營銷模式,已經是典型的傳銷。
終于在2019年7月,張將祖和他的主要團隊人員被警方的經偵部門盯上了。
彭墩電商的實體店目前已停止營業。
盡管張德華家族一再對外解釋,彭墩電商跟他們只是房屋租賃關系,但經查詢,彭墩集團的多個分子公司負責人,正是張將祖。
加上業務上的聯系,這種解釋已經顯得非常蒼白無力。
04
張將祖的傳銷模式,短時間內利用張德華的影響力確實迅速積累起豐厚的資金,但很快就因為團隊內部個別負責人拖欠會員資金而被舉報(這種類龐氏騙局的模式遲早會發生的事情),緊接著彭墩電商的總裁、董事長和團隊負責人紛紛被警方控制。
到了今年的7月13日,原本帶著一幫人到安徽宿州碭山縣考察梨樹種植項目的張德華也被警方帶走了。
緊接著荊門市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團風縣公安局關于張德華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情況說明,決定許可對市九屆人大代表張德華采取強制措施。
到本月的24日,張德華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已被批準逮捕,而他的村主任免職程序,也已經按照法律程序在執行了。
而張德華案發后,彭墩的“富人治村”、“村企共建”模式在網上引發不少討論。
事實上,多年前張德華就被質疑“圈地”,比如他在村里興建的“蘭庭墅”別墅項目,以及低價承包50年的上千畝土地。在張德華治理期間,彭墩村與彭墩集團“村企產權”不明晰的問題也屢被提及等等。
但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各個地方,存在于整個以張德華為代表的富商村官集體中。我們無法容忍犯罪,但也不能否認他的貢獻。
可以想見,如果張德華不急于謀求上市,不急于走所謂的直銷之路去獲得“大財”,或許這些問題在彭墩村的發展面前,都將是次要矛盾。因為最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在污點面前,發展永遠是首要的。畢竟,在過往的許多宣傳報道中,張德華確實是帶領村民致富、名副其實的“能人”。
張德華對彭墩村的影響之大、貢獻很大,事實上也超出很多人的預料,例如現在全村仍有許多彭墩集團的產業項目在投產中。顯然,如何穩健走出“張德華時代”,對彭墩村來說還是個不小的難題。
回看張德華的前半生,可謂名利雙豐收,然而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