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APP涉嫌傳銷詐騙 紅人裝、信掌柜、維卡幣上榜
根據通過互聯網獲取的公開情報以及自主監測搜集的情報進行初步分析,安天移動安全情報分析團隊發現,目前(2017年第四季度)仍然有大量涉及傳銷及相關詐騙活動的團伙以各種形式在我國互聯網上活躍,其中,又以移動端應用及專題網站(包含PC端及為移動端優化過的子站點)為甚。
這些類型的應用及網站,往往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傳播:
線上群組推廣傳播,如QQ群、微信群等
此種傳播方式往往自成一個閉環,如群組可能偽裝為“網賺”、“創客”、“兼職”、“報單”等合法的邀請制群組,受害者往往只能通過群組已有成員邀請加入,或是通過支付一定“入群費”加入,繼而通過群內推廣進入其平臺(App或網站等),亦有利用群組本身進行直接傳銷的行為(多見于微信群,見圖2-2)。受害者在單一群組中可能接觸到多個與傳銷詐騙相關的平臺,容易使單一用戶遭受多次詐騙損失。
線上平臺推廣傳播,如微博、貼吧、各類專題論壇甚至手游等
此種傳播方式往往本著“廣撒網”的思路,通過傳統的消息發布配合其具備吸引力的文案,進行其平臺(App或網站等)推廣;而推廣平臺也視乎其聲稱業務不同,可能以各類具備社交或聊天功能的平臺作為推廣載體。
線下熟人間推廣傳播
此種傳播方式更類似于傳統線下傳銷,與其不同的是其以互聯網平臺(App或網站等)為傳播及詐騙業務開展載體。
線下推廣傳播,如地鐵公交站要求掃碼,公共場合小廣告貼條等
此種傳播方式一般通過掃碼后的應用下載或掃碼后進行人工營銷達成,其模式與線下熟人推廣較為類似,不過多贅述。
圖2-1 某實質推廣無限裂變套現工具的“網賺”QQ群狀況截圖
圖2-2 某微信傳銷群組狀況截圖
為了更好地了解傳銷詐騙類事件對于我國國內移動端用戶的影響面及影響程度,基于近期安天移動安全云端安全引擎監測及全網大數據收集的結果,安全情報分析團隊從其中建模篩選出了可能與傳銷詐騙類事件相關的移動端應用30余項,其中近幾個月仍然活躍,影響用戶數量較多,可能造成較大不良社會、經濟影響的十余項,如下表所示。
表2-3 可能與傳銷詐騙類事件相關的應用列表
基于安天移動安全云端安全引擎及大數據監測的數據結果,安全情報分析團隊將可能與傳銷詐騙類事件相關的移動端平臺(App應用及專題網站等)依據其所聲稱的名義業務類型進行分類;目前市面上仍然活躍,且與傳銷詐騙類可能具備關聯的移動端平臺,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此處分類與通常區分的類別意義不同,如“支付及理財類”應用包括利用支付工具、理財產品作為傳銷詐騙行為“幌子”的應用):
針對這些可能與傳銷詐騙類事件相關的App應用(下稱相關應用)的分類統計過程中,各類相關應用影響面占比如下圖所示:
圖2-4 各類相關應用近期影響面占比示意圖
上圖是依據2017年9月至12月(12月數據截至中旬)相關監測數據進行的篩選統計結果。不難看出,作為傳銷詐騙行為承載平臺的移動端應用中,影響面占比較大的的主要是支付理財類、購物及返利類以及新興的復利返傭游戲應用,同時電信業務類、虛擬貨幣類、金融互助類也具備一定活躍度,但影響相對較小。
圖2-5近期各類相關應用活躍走勢圖(按月)
上圖反映了各類相關應用在2017年9月至12月的活躍用戶走勢狀況,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以購物及返利為名目的相關應用影響人數逐月走高,應與接近年底各傳銷組織下線業務需求增加有關;
支付及理財作為傳銷詐騙組織常用的名目之一,其相關應用整體影響人數較為平穩,且各月數據來看,也都具備一定的影響面;
新興的復利返傭類游戲作為近年來傳銷詐騙組織所利用的新手法,就監測范圍內的相關應用影響人數而言存在逐月下行趨勢。但事實上,該類手法涉及的應用一般會構成一種“生態鏈”,通過平臺性的設計持續地“推陳出新”,從其舊應用逐步下線到新應用納入公眾視線及監測范圍則往往存在一段時間的延遲,所以不能簡單地判斷認為這一類相關應用活躍度降低。
圖2-6 近期受相關應用影響用戶數分省統計(單位:戶)
如上圖所示,安天移動安全根據相關應用2017年9月至12月的活躍用戶狀況進行分省統計,便于對作為傳銷詐騙承載平臺的相關應用在各省的影響狀況作出直觀了解。
其中,受影響前五名的省份分別是河南省(103524戶)、廣東省(98502戶)、廣西壯族自治區(69351戶)、山東省(49755戶)以及福建省(48481戶);同時,浙江省(42604戶,東部沿海)、湖北省(37433戶,中部)、云南省(37092戶,西南)、黑龍江(26722戶,東北)等省份的影響狀況也較為可觀,需要在下一階段采取相應措施,以提高對于相關類型傳銷詐騙活動的發現及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