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漲的趣頭條:光鮮之下,爬滿虱子
中概股最近風頭正盛,盤前普漲,趣頭條開年之后爭氣了。
上周四開盤漲超30%,昨日又漲超18%,今開3.65美元,雖遠不及上市首日9.10美元的開盤價,但依舊給國內的股民們打了一針雞血。
趣頭條暴漲背后的原因很簡單,該公司董事稱:2020Q4首次實現數千萬的經營性盈利。
一個上市兩年的資訊軟件,首次盈利就能讓資本高潮,可見美股對中國的新聞市場有多看好。
然而,2018-2020Q3的盈利虧損、2020年3·15的點名批評、去年七月軟件被要求下架整改,都使這個“下沉三巨頭”之一背負了相當的包袱。
背靠紅海,趣頭條能翻身嗎?
一、傳銷式拉新之戰
趣頭條與拼多多、快手并稱為下沉市場三巨頭。繁殖于大都市上海,趣頭條的用戶卻凈是些三四線及以下的居民。
一二線城市的城市群體雖然對新聞閱讀的要求大,但高端新聞APP端的競爭太大、澎湃、網易、騰訊新聞等APP,已然瓜分了高端市場。
趣頭條打開的下沉市場,正好彌補了中下游對文字資訊的空缺。
從趣頭條的用戶畫像中可以明顯看到,2017年之后,用戶群體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這種戰略很聰明,在趣頭條之前,今日頭條的定位也是從下沉市場,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漸漸精英化,拋棄了一部受眾;專攻下沉市場的趣頭條異軍突起,在今日頭條的眼皮子底下,走出了特色化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趣頭條自2016年6月正式上線,兩年后的2018年8月,趣頭條APP的累計裝機量達1.81億,月活用戶6220萬,在兩年多時間內躍居內容聚合領域第二名,僅次于今日頭條。
嚇得字節跳動立刻出了個今日頭條極速版,來與之抗衡。
這場下沉battle中,兩個頭條的拉新之戰最可觀了。
頭條極速版的拉新,是通過紅人裝、瀏覽器等軟件的引導安裝以及給用戶提供拉新收益,簡單來說就是傳銷式的“收徒”機制。
趣頭條的拉新更是將“傳銷制”發揮到極致。
老用戶拉一個新用戶會掙9元,拉兩個人掙20元,拉150人,能得到1800元。同時趣頭條得到了騰訊的投資,可以通過微信群向家族、同學內發散。
為了用戶留存率,趣頭條有“喚醒徒弟”的機制,即:拉徒弟并不能拿到所以的提成,只有徒弟開始做任務,老用戶才能得到收益。
張天師(傳銷頭子)見了直呼內行!
除了拉新,用戶還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分享文章得到“金幣”,攢夠了1W金幣后可以兌換一元錢。
而這些任務完全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只要kill time就能掙到金錢,對三四線通勤時間短、自由時間多的中年人來說,就是免費的社交掙錢機器。
二、用戶被留住了嗎?
從財報上看,趣頭條變得更好了。
趣頭條有一套培養“用戶忠誠度”的思維:只要用戶擁有自己的“下線”、完成軟件的任務,就會提升主動打開軟件的幾率。
趣頭條一度根據高吸引的RPG任務和不斷撒幣提供的補貼,讓用戶的留存率遠遠超過同期其他軟件。
但這種模式遇到了瓶頸。2019年Q4以來,趣頭條的用戶增長速度越來越緩慢,直到2020年Q1期間,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現象,DAU比上一季度減少了約10萬,MAU增速大幅放緩。
疫情期間百度APP和騰訊新聞增長迅猛,百度APP增長達2540萬,騰訊新聞增長為2450萬,資訊行業的MAU達到7.07億。
2020Q1疫情期間,用戶并沒有得到大量的增加,平均MAU1.383億,DAU4560萬;Q2平均MAU1.365億,DAU4300萬。
根據極光數據的調研,用戶最愿意向他人推薦的資訊平臺中,拉新=賺錢的趣頭條推薦度僅強于新浪新聞。
日活和月活均在下降,這套kill time方法不行了。
三、成也廣告,敗也廣告
打開趣頭條可以發現,一屏大概有3篇文章+1個視頻,之間夾雜著廣告。
趣頭條的用戶,吸引的是減肥、醫療之類的黑五類廣告商。而這些廣告充斥著趣頭條的首頁,影響用戶體驗。
2020年315晚會中,央視點名批評趣頭條的平臺亂象,指出其虛假宣傳食品、賭博減肥廣告橫生。除此之外趣頭條存在推廣詐騙軟件、產品虛假宣傳以及提現難的問題,燒錢的網賺模式,只能維持平臺表面的繁榮。
趣頭條營收的95%來自這些影響用戶體驗的黑五類廣告,同時趣頭條的發展重度依賴用戶群,用戶體驗和生財之道之間的矛盾,似乎是一個沒法平衡的難題。
趣頭條當初網賺的思路是:前期“撒幣”吸引用戶下載入駐,在用戶群足夠龐大時,慢慢減少紅利發放,轉型優秀的內容輸出來留住用戶。
2018Q1-2020Q1,趣頭條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580%、520%、426%、373%、188%、44%、25%、26%、4%。營收增速逐漸降低透露了一個信息:趣頭條的廣告收入到達了天花板。
趣頭條的營銷費用主要是用戶留存費用與獲取用戶費用。在這個過程里,趣頭條依靠龐大的下沉市場,將客戶資源變現為吸引廣告入駐的資本。
想要增加盈利,開源或者節流,是不用的路線,趣頭條選擇的方式是節流,減少用戶留存和獲取用戶費用。
2020Q1,趣頭條對于日活用戶的互動費為0.12元,同比下降29.41%,獲取用戶費用同比下降25.7%,獲客成本同比下降26%,僅為4.6元,Q2對新用戶平均每位獲取費用為4.5元,同比下降25.93%。
但沒有金錢的激勵、廣告太多、內容并沒有如預期那般吸引用戶,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趣頭條的日活降低,用戶平均日花費時長從Q1的62.4分鐘下降到Q2的55.2分鐘。
四、“點擊”≠閱讀內容
新聞的評論區,更是社區生態的一大看點。
微博的評論區是粉絲控評,今日頭條的評論區是“戲子誤國”,而趣頭條的評論區,則充滿了戾氣。
說回內容本身,趣頭條是沒有優勢的,因為實際上趣頭條的頁面,多是些博眼球的三俗內容,大量自營銷號瘋狂生產的垃圾內容充斥著首頁,最終劣幣驅逐良幣,影響用戶的體驗,而這種社區環境下,最受用戶喜愛的內容,竟然是廣場舞教學和家常菜。
趣頭條的標語為“讓用戶的閱讀更有價值”,更是站不住腳。
趣頭條這種“撒幣”模式吸引到的用戶,對賺錢本身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平臺內容本身的興趣。
在他們眼里,趣頭條和今日頭條極速版并無不同,誰能提供更多補貼誰就是老大。
網賺模式的易模仿性,讓趣頭條迎來了一大波入侵者:快手推出快看點、新加入的淘新聞、惠頭條、東方頭條,也都是“撒幣”的模式。
與拼多多和快手不同,趣頭條至今依舊堅守下沉市場,包括社區生態,無限地的向下沉靠攏。
下沉市場的閱讀都是偽閱讀,毫無深層次的思考和邏輯,點擊只為了“金幣”。
當其他平臺的補貼燒錢超過趣頭條時,趣頭條的末日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