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究竟帶來了什么?
2021年,直播電商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后,即將拉開新的帷幕。1月15日,港交所上載了快手通過聆訊后的資料集。值得注意的是,各項業績指標中,快手電商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最為迅猛,相比2020上半年的1096億元,第三季度單季GMV達945億元。也就是說,2020年前9個月,快手電商GMV已達2041億元。
2020年9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上)中國直播電商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4561.2億元。
2017-2019年,國內直播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分別為:196.4億元、1354.1億元、4437.5億元。其中,2018年增長率高達589.46%,2019年增長227.7%,2020年增長預計為118.86%,依舊保持三位數的增速。
也許從來沒有人會想過,一個行業竟然可以發展得如此迅猛。
2020年是直播電商跌宕起伏的一年,由于巨額流量的吸引,許許多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都紛紛加入到直播行列。面對巨大的線上消費市場,推銷者和售賣產品的魚龍混雜在所難免。
過去一年,直播電商既經歷了高光時刻,又遭遇了亂象低谷。然而,也正是因此,促使了各級監管機構和平臺紛紛出手進行整頓。
不可否認,電商直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的確存在種種問題。但也要看到,電商直播在提振經濟、促進地區發展、推動就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經濟潛力被進一步挖掘,直播帶貨更引發了一股全民參與的熱潮。
一方面,它提振了經濟,通過“消費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快手扶貧報告顯示,2020年3月-9月該平臺推出了【百城縣長·直播助農】系列活動。活動覆蓋全國超過50個市縣,舉辦了近200場直播助農活動,逾50位市長和縣長在快手直播間出鏡,累計成交額達3.6億元。
另一方面,它激發了更多崗位需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就業。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2020年7月,在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新職業中,“直播銷售員”位列其中,這代表著大眾所熟知的“電商主播”“帶貨網紅”作為一個新職業獲得了官方認證。
同時,隨著直播電商產業鏈各端崗位的逐漸細化,除帶貨主播外,前端的場景包裝師、直播講師、直播內容編輯、選品師等,后端的技術、產品生產、運營、倉儲、物流等,各崗位的人才需求均隨著直播電商的高速發展而呈現爆發態勢。
直播電商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風口之一,迅速崛起且量級龐大的市場需求勢必將引領一波創業、就業新浪潮。當然,這一產業在促進就業的同時,也將進一步豐富商業鏈條,讓中小商家們得以在其中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從而減少營銷成本。而大量人才的引進則更利于新興電商及視頻直播產業新生態的打造,從而促使整個線上經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毫無疑問,直播電商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眾生活的一股強勁力量。面對問題與優勢同在的局面,它究竟該如何破局,完成新的成長和蛻變?
首先需要法律法規兜底。2020年7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10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把網絡社交、直播平臺納入監管范圍。這些新措施的出臺,為電商直播劃清了底線。
其次,平臺方的監管必不可少。正如前文所說,快手等平臺已經針對電商直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監管,并加大了處罰力度。未來,期待這些措施能形成長效機制,并根據新問題不斷推出新措施,做到與時俱進,對癥下藥,讓監管更到位,更有力。
最后,也希望行業自律不再缺位。商家、主播等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規范直播行為,樹立正確的商業觀,摒棄過度炒作、劇本化的推銷模式,將更多精力放在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上,營造誠實守信、風清氣朗的直播生態。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將成為直播電商結束野蠻生長的轉折之年,進而步入良性、有序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