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元隆鼻成“歪鼻”,多切一根肋軟骨!美容機構涉嫌偷梁換柱......
北京市消費者王遠(化名)花費12萬余元在一家醫療美容機構做了“隆鼻”及修復手術,此后發現該機構在手術中“偷梁換柱”,將“進口膨體假體”替換成“國產硅膠假體”,并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在手術中多切除了1根肋軟骨。《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醫療美容機構資質不健全、收費價格不透明、虛假宣傳等屢見不鮮,而消費者的維權之路格外艱辛。
1
“隆鼻”后變“歪鼻”
和部分年輕人一樣,22歲的王遠認為自己的鼻子和下巴不夠完美,在互聯網上看到北京米揚麗格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米揚麗格”)的宣傳后,于2016年12月來到“米揚麗格”咨詢。在查看了“米揚麗格”提供的手術案例后,王遠決定在該機構做“鼻綜合”和下巴的美容手術。
“米揚麗格”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其官網稱,自2013年簽約成為bcc(北京聯合麗格)醫美集團簽約醫院,是以鼻整形、鼻修復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醫療美容機構。
2017年1月,王遠與“米揚麗格”簽訂了術前協議,繳納了手術費用73780元,并由院長巫文云為其做了手術。手術后,王遠漸漸發現鼻子有點歪,后來越來越明顯。王遠的母親謝女士告訴記者,做完手術7天之后,她就發現王遠的鼻子是歪的。她說:“此后兩年多的時間,鼻子不僅越歪越厲害,鼻頭也下懸了,耷拉下來有點難看。”
2020年10月,王遠前往醫院檢查后,與“米揚麗格”溝通。“院長巫文云建議做第二次手術修復。”謝女士說,巫文云告訴她,這兩年技術也在進步,修復能避免歪鼻和下懸,但是需要補差價。無奈之下,王遠又繳納了50890元費用,前后共花費了12萬余元。
2
手術中“偷梁換柱”
2020年10月20日,王遠在“米揚麗格”進行了修復手術。當從手術室出來后,院長告訴家屬,在修復手術中沒有使用進口膨體,鼻梁、鼻尖采用王遠自體的肋軟骨和筋膜。謝女士說:“也就是從王遠身上開一個口子,切了肋部軟骨和筋膜用來墊鼻梁和鼻尖。”
手術前明明說好鼻梁上用膨體,怎么改成了全部用肋軟骨?王遠和謝女士對比兩次手術記錄和項目清單,發現“米揚麗格”存在“偷梁換柱”的行為。
根據王遠及其家屬的梳理,在第一次做下巴手術時,未經消費者允許,“米揚麗格”將進口膨體假體替換成了國產硅膠假體。鼻綜合手術部分,鼻梁也用1毫米厚國產硅膠代替了收費項目中的“進口膨體假體墊鼻梁”。
而在第二次手術中,未經消費者同意,收費3.28萬元的進口膨體假體變成了自體全肋軟骨。謝女士說:“原本應該切除一根肋軟骨,實際切除兩根肋軟骨,而我們毫不知情。”
▲第二次手術前所列的手術項目中寫明了“進口膨體隆鼻”。
手術切了兩根肋軟骨用于鼻修復,卻支付了進口膨體假體的錢,這讓謝女士覺得有點荒唐。在與“米揚麗格”咨詢師溝通退費的過程中,對方的解釋更是讓她覺得離譜,“咨詢師說費用不能退,手術改成用自體肋軟骨所需價格更高,不收差價已經算是優惠了”。
第二次手術后沒多久,家屬發現,王遠的鼻子還是歪的。不僅如此,王遠的左臉頰還出現了明顯的抽搐。在提供給記者的視頻中,王遠的臉部抽搐非常明顯。謝女士還發現,一些沒有做過的項目也出現在發票上。她說:“美容機構偷梁換柱欺騙消費者,孩子受了罪還花了冤枉錢。”
▲消費者質疑發票項目和金額與實際不符。
3
忽悠消費者有話術
近日,記者來到“米揚麗格”位于朝陽區霄云路的門診部暗訪,看到咨詢師對一名前來咨詢的女性消費者稱,其鼻子是“歪”的,并稱其鼻尖過低,看起來缺少親和力,需要進行手術修復。
消費者陳茵(化名)告訴記者,她在“米揚麗格”了解情況時,剛坐下沒有幾分鐘,咨詢師就指出了她鼻子好幾處問題,稱需要進行修復。隨后,負責手術的醫生出面,與咨詢師一起,一邊鼓勵其做手術,一邊又提醒其降低心理預期,“一唱一和,先說鼻子有各種問題,會影響生活和工作,又讓我別糾結手術后可能存在的瑕疵”。咨詢師向陳茵開具了一份“全肋骨+筋膜”的手術方案,價格為5.3萬余元。陳茵說,醫生和咨詢師說的話就像有一套話術,一旦出現問題和糾紛,消費者很難有保障。
記者登錄“米揚麗格”官網咨詢時,一名助理稱:“米揚麗格醫療美容門診部是中國隆鼻修復第一品牌,國內唯一綜合鼻整形基地。”在未看到記者臉部、鼻部特征的情況下,助理就向記者提出了“2.88萬元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的報價。
一名三甲醫院醫生向記者表示,此類整形手術根據不同地域價格不同,但正規醫院一般價格在4000元至8000元之間不等。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米揚麗格”與某些公立醫院的相關科室建立了“合作”關系,王遠和陳茵均被指定前往某總醫院骨科進行拍片。
4
醫美服務維權艱難
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米揚麗格”自2017年5月以來,已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5次。最近的一次行政處罰是2020年1月14日,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認定,“米揚麗格”違反了《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七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構成了利用患者形象作證明發布醫療廣告的違法行為,依據《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責令其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罰款1萬元。
記者聯系北京聯合麗格醫美集團,工作人員稱,“米揚麗格”確實是其簽約加盟醫院。12月23日,記者就王遠的遭遇聯系“米揚麗格”。一名自稱“米揚麗格”負責人的郝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關于手術材料問題,一般術前會有告知,醫院會再看一下病例,并承諾向院長溝通后再回復。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收到回復。
統計數據顯示
全國每年“毀容”投訴2萬起
普遍遭遇維權難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醫療美容機構多為私營,近兩年頻頻出現一些亂象,主要是虛假宣傳、價格不透明、資質不健全等問題。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全國每年因整形美容而導致毀容的投訴近2萬起,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維權難等問題屢見不鮮。
#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
“醫療美容服務維權比較困難,消費者即使申請醫療鑒定,鑒定依據也主要是美容機構提供的病歷及雙方的陳述內容,消費者相對處于弱勢。”陳音江說,醫療美容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虛假宣傳、使用假冒偽劣材料以及無資質行醫等行業共性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除了醫療美容機構要加強誠信自律、守法經營,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將不誠信商家列入黑名單,一旦發現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問題,要依法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