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小米紛紛加碼社交電商:熱浪背后的資本游戲能否長久?
社交電商再起投資熱。
近日,社交推薦交易平臺粉象生活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由小米領頭,老股東DCM超額跟投。粉象生活成立于2018年6月,通過在上游鏈接電商平臺和供應鏈,并與下游的社交流量高效整合,上線一年即實現了超過20億元人民幣GMV的戰績,第二年GMV更是增長至超過100億元,增長能力驚人。
無獨有偶,京東系的新興社交電商平臺“芬香”最近也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用于打造供應鏈生態和進行產品技術研發等多個方面。據悉,本輪融資由華映資本領投,老股東金沙江創投和StarVC跟投。
信息顯示,北京芬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由京東前移動電商創始總經理鄧正平創立并擔任法人代表與CEO,芬香的五位合伙人也均來自京東,分別負責過京東移動,京東智能、智能導購、京東到家、技術等業務。可以說,芬香正是京東當前下沉戰略的代表。
加碼入局的,可不只有京東。
巨頭入局,花生日記天價罰單被撤銷
據媒體報道,美團在繼推出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后,即將在多地再推一個名為「美團團節社」的新業務,主打本地社交電商。而阿里近年來也通過重啟聚劃算、推出淘寶特價版等舉措對下沉市場這塊大蛋糕虎視眈眈。今年動作頻頻的微信也趁著雙十一,開啟了小程序購物街,與傳統電商爭奪流量。
在傳統電商流量紅利已然見頂的當前,巨頭們紛紛把眼光投向了社交電商這匹行業黑馬并不奇怪,畢竟在日新月異的中國互聯網行業,有了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后起之秀們迅速崛起的前車之鑒,巨頭們如再不行動,下個十年的行業話語權很可能就要落到別人身上了。
巨頭們的入局和持續加碼,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于社交電商這個時代風口的新一輪追捧和遐想,誰能想到,就在不久之前,還有不少巨頭和消費者還對這個新物種“嗤之以鼻”。
想法發生轉變的還有監管層面。筆者了解到,去年因疑似“涉傳”而吃到了7000萬天價罰單的花生日記,有關部門也已撤銷了這筆國內社交電商有史以來最大的罰單,并將其從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中移除。而如今,花生日記正在滿懷信心備戰雙11。
似乎在一夜之間,整個市場都在重估社交電商,接下來,這一新物種是否會迎來一輪新變局和新機遇?
社交電商的前世今生
野蠻生長是每一個新興行業的普遍狀態,社交電商也不例外。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社交電商起源于微博的興起。微博在內容生產和社交互動上較強的屬性,吸引了一波KOL和品牌在平臺上面積累影響力和粉絲群體并進行商業變現的嘗試,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社交內容電商形態了。
但由于微博在電子支付和客戶管理功能上的不足,微博的社交電商始終沒有形成足夠大的影響力,隨著微信的出現,無數的草根創業者開始轉移到這篇肥沃的土壤上,這期間也誕生了如俏十歲和歐蒂芙這樣的自有品牌型社交電商。不少草根品牌借著移動互聯網這股東風大幅彎道超車,在短短數年間創下了令許多傳統大牌都瞠目結舌的增長奇跡。
那段微商崛起的時期,是社交電商的第一波紅利期,無數品牌在社交電商的風口上騰飛,印證了小米創始人雷軍的經典名句——“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日光底下沒有新鮮事,草根品牌的崛起,也沒有逃出傳統企業、電商早期發展過程中經常陷入的怪圈,假貨、亂價和謠言等充斥著市場,讓微信創業在成就了草根創富神話的同時,也經常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而這段黑歷史也成了社交電商創業者的原罪。
從2015年年中開始,社交電商涉嫌傳銷、售賣假貨三無產品等負面消息頻頻傳來,一時間人心惶惶。再加之入局者越來越多,粗放的發展戰略不再奏效,第一波洗牌開始,淘汰了不少渾水摸魚的品牌和平臺。此時傳統電商平臺依然在享受著人口紅利增長帶來的最后一波流量,對社交電商這一初生之犢也不以為意,不少以巨頭動作為導向的媒體也開始煽風點火,預言社交電商乃偽命題、即將滅亡。
但事實并非如此,社交電商的強大生命力依然在暗流底下涌動,整個行業其實只是在經歷一個野蠻生長過程中必然的陣痛過程。
下沉市場后勁仍足
沉寂的市場很快迎來轉機。
2016年,國家以《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一紙文件,肯定了社交電商的地位,鼓勵創業者充分利用社交網絡,發揮其在內容、創意及用戶關系等方面的優勢,建立鏈接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
社交電商也借勢駛上了新一輪增長的快速通道。在吸取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平臺們在遍地開花的同時,也初步形成了四種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
? 一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購類模式;
? 二是今年以來尤為火熱的社區團購模式;
? 三是以小紅書為代表的用內容帶動產品銷售的模式;
? 四是分銷零售類模式,開篇到的粉象生活、芬香、花生日記都屬于這一類型。
一些社交電商依附于大平臺統一提供貨物、倉儲、配送和售后服務,通過銷售提成刺激用戶成為分銷商,促使其在自有的社交圈中分享推廣,并借此獲得拉新收益或推廣收益,而與此同時,下單的普通用戶也可通過優惠券或平臺返利,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得心儀商品。
相較于傳統電商通過商品推廣獲取流量的模式,社交電商這種以熟人安利觸動用戶需求的互動模式,由于可以更高效地調動用戶的消費熱情,其覆蓋的目標用戶面也具有更廣更下沉的背景,因此成為了平臺們擴張市場、獲取新流量的重要渠道。
據Trustdata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中國的下沉市場人口總量已超10億,電商月活已達5億,而城鎮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整體均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去年更是突破了3萬元。擁有超10億人口的中國下沉市場,潛力之巨,不可小覷,必將成為雙循環新主題下內循環的強勁引擎。
一方面,下沉市場的用戶在規模增長和消費行為上正經歷著大變革,另一方面,雙循環主基調正大行其道,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新機遇應運而生,但也將帶來新一輪的品牌角逐,新玩家競相入局、老巨頭“真香”上場,一場廝殺將在所難免。
合規化是必由之路
莎士比亞借助哈姆雷特之口,道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對于社交電商行業的從業者來說也是如此。
社交電商從被看衰到真香的背后,反映的是許多新事物發展過程的必然規律——由于模式的前所未有,新物種的崛起過程總是因為超乎常理的增長邏輯而備受質疑。而在市場規律的洗禮之下,在野蠻生長和優勝劣汰的過程中,行業也在慢慢得到外界的理解和認可,并在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新日常的過程中被眾人所接受——這個規律過去在傳統電商中出現過,如今也存在于社交電商之中。
電商平臺承擔著平凡人的創業夢想,而社交電商由于形式新穎、創業門檻更低,涉及創業者數量更加龐大復雜,因此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對于新模式來說,政策法規經常又是相對滯后的,這可能會帶來潛在的誤殺,但這個情況正在快速改善,而且不可否認的是,以“拉人頭”為代表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于目前的社交電商行業之中,這是社交電商的特點。如何走向合規自律,也應該成為從業者們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相比過去一些互聯網前輩們,社交電商平臺當前需要做的,是反思平臺內在的發展驅動力究竟是什么?
資本的入局和追捧、云集的上市、拼多多的市值突圍,都讓大家再次看到了希望、堅定了在互聯網行業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心。社交電商雖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機遇,但也面臨著難以想象的挑戰。
平臺、行業未來的歸宿如何,需要每個從業者反復思考驗證,而
- 社交電商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