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如何戴好“藍帽子”
“藍帽子”標識是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志,因而也被群眾形象地稱為“藍帽子”。立足于現實需要,結合我市正在開展的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市工作,今年8月份,市市場監管局等六部門出臺《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1年)》,以“重典治亂、打建并舉、規范提升”為整治方向,力爭在2021年年底前有效凈化保健食品行業。
記者注意到,該方案“管建并重”,力求形成監管部門加強行政監管、行業強化自律、公眾發揮監督作用的社會共治局面。目前整治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果?總結出哪些好經驗?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監管再發力——
虛假宣傳,旅行社被罰10萬元
“市場監管局嗎?有旅行社以開講座的名義組織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他們把保健品功效夸得天花亂墜……”日前,莘縣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反映“我想去看看國際旅行社”存在虛假宣傳保健食品欺騙消費者現象。
“根據實施方案,食品生產經營者以會議、講座、健康咨詢、專家義診等任何形式對保健食品進行虛假宣傳、欺詐營銷的違法行為,都在嚴厲打擊范圍內。對欺詐老年人、病人等弱勢消費群體的,更要從嚴從重查處。”莘縣市場監管局保健食品監管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接到投訴后,監管人員立即前去調查。為徹查案件,監管人員進行了多次蹲點守候。數日后的一個上午,監管人員發現該旅行社外面有大量電動三輪車和自行車,并且門口有人把守。時機已到,監管人員立即對該旅行社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內有一名講師正在對30多名老年人推銷保健品,涉嫌虛假宣傳。根據查處現場及多次對參加活動的老年人調查取證,莘縣市場監管局最終查實了旅行社存在欺騙消費者行為。經集體討論,莘縣市場監管局對該店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并處罰金十萬元。
猛藥治疴,重典治亂。據市市場監管局保健食品監管科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5393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主體2155家次,檢查保健食品生產主體52家次,嚴肅查處案件數十起,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工作取得良好開局。
促行業自律——
協會搭橋,阿膠原料集中采購
“打建并舉、規范提升”是解決保健食品行業亂象的治本手段。
生產環節的原料不安全,是保健食品行業亂象之一。東阿縣是我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數量最多的縣城,有25家阿膠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為促進行業自律,借鑒先進地區大宗物料統一采購的經驗,東阿縣市場監管局建議東阿縣阿膠行業協會建立并執行大宗物料集中采購制度,擰緊保健食品原料“安全閥”。
指導協會建立大宗物料統一采購企業名錄庫,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定點采購企業,落實專人負責食品及食品原材料檢驗工作,做到“來源穩定及可溯、去向可查及可究”。督促協會嚴格大宗原輔料供應商管理,限定供應原料的最低等級、公開價格、公示等級、公平競爭,明確要求原輔料供應商如果給東阿縣阿膠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供應低劣原輔料的,一律禁入東阿市場。
為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東阿縣市場監管局督促生產企業按照良好生產規范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健全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根據本地實際,該局還發布《阿膠及含阿膠的食品中動物皮源性成分鑒定方法》《含阿膠的食品中阿膠含量的測定方法》等地方標準,嚴格要求生產企業按照批準或備案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要求組織生產,未經批準不得變更。
促消費者自辨——
提高“免疫力”,遠離消費陷阱
10月12日,市民李剛到城區一家大型超市購物,在保健食品專柜,他發現多了一塊“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提示牌。提示牌還寫明了舉報電話,并附有一個東昌府區市場監管局的二維碼。他用手機掃描了二維碼,公眾號里的保健食品經營動態、保健食品知識等內容一目了然。“市場監管局辦的,權威、可信!”以前對保健食品的了解都是道聽途說,魚龍混雜,這個公眾號讓李剛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保健常識。
據介紹,“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警示語以往只是對生產企業的要求,要求出現在產品標簽主要展示版面并醒目標注。“這次整治行動中我們要求專柜上單獨設立這樣的提示牌,目的是讓消費者提高‘免疫力’,遠離消費陷阱。”市市場監管局保健食品監管科負責人介紹。
除了促進消費者“自學”,針對很多老年人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機的實際,我市市場監管部門還持續開展保健食品“五進”(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進校園、進商超)活動,舉辦專項科普展覽等活動,提升他們的識假辯假能力,提高理性消費意識。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舉辦保健食品科普宣傳109場,發放宣傳材料1276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