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健康+直播課堂 | 筑起免疫力防火墻
秋冬季來臨,全球新冠疫情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你的免疫“防火墻”還好嗎?長假之后如何“修復”免疫力呢?真的有不傷身的熬夜方式嗎……
近日,健康+直播課堂免疫力課程開啟第二季科普之旅。首期嘉賓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院長、廣東省免疫學會理事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尹芝南,為我們生動開講免疫力的那些事兒。
七大因素傷害人體免疫系統
尹芝南教授介紹,免疫力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執行功能的能力,打個比方,免疫功能就像一個國家的三大“部隊”:
首先是我們的“解放軍”部隊,這個部隊主要抵御外來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個部隊相當于“警察”部隊,這個部隊主要是清除體內衰老的細胞。
還有一個部隊就是“紀檢”部隊,主要是看看“解放軍”、“警察”執行力有沒有過火。
“實際上我們的免疫力跟中醫的陰陽平衡一樣,生活習慣對免疫力的影響大概占6成左右,心態心理因素大概4成左右。總結來說,有七大因素會傷害到我們的免疫力。”尹芝南教授介紹,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的首要因素就是吸煙。“香煙對免疫力的損害很大。我們實驗室以及很多已經發表的文章發現,吸煙者的免疫細胞很難培養。”
第二個危險因素是喝酒。少量喝一點葡萄酒,里面有一些成分能起到抗氧化作用,但是很多時候中國人喜歡喝白酒,對肝臟對免疫系統傷害很大。
第三個因素是熬夜。“有的時候我們熬夜,會睡眠不足。睡眠對機體是一種很好的修復,幫助細胞功能休養,睡眠不足對免疫系統傷害很大。”
此外,長期不運動,用攝入含糖飲料來代替飲水、心態和壓力、焦慮情緒等都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被動熬夜”比“主動熬夜” 更傷身
很多年輕人熬夜成了習慣,網上有名言說“我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在這種現代生活方式下,有不那么傷害免疫力的“熬夜方式”嗎?
尹芝南教授指出,研究發現,睡眠和免疫系統是相互關聯的。首先,睡眠的時間、質量、時長期限,比如是否過度睡眠等,都對免疫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們發現如果睡眠不好,比如失眠,或者睡覺中間過程被打擾,如動物實驗中利用燈光、聲音使動物睡眠中斷、睡不足,這時候檢測到動物體內的炎癥因子會變多,會引起體內慢性炎癥。”研究也發現,睡眠好的人打疫苗效果比睡眠不好的人效果更好。
對于現在普遍熬夜的現象,尹芝南教授指出,相比而言,主動熬夜的傷害比被動熬夜的傷害小。
主動熬夜,比如說與朋友聚到一起十分高興,這種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比因工作壓力熬夜要小。
“因此我也建議追劇時看短視頻,不易成癮,并且看劇間隙可以適當起身運動,喝點水,與家人交流,這樣也比自己一個人悶在家里連續幾小時不動的傷害更小。”
腸道微生物“助燃”免疫力
據介紹,尹芝南教授所在團隊最近剛剛完成一項中國人從20歲、30歲到70歲每個年齡段的免疫力參數研究,“人一生當中,免疫力參數是一個拋物線,20歲達到人生巔峰,20-40歲較平穩,40歲后每年的免疫力都會下降,下降的坡度反映了將來壽命。另外,人的生命年齡和免疫年齡是不對等的,因此我們應該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維持好免疫力。”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免疫學的專家,尹芝南教授建議,維護身體免疫平衡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維護身體健康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不僅從日常習慣,還要從心理心態做好準備,循序漸進。”
他建議
以吃飯為例,如果本來能吃1000克,現在可以改成600克,六七成飽是最好的;
吃菜喜歡吃咸的朋友,可以慢慢調節清淡飲食,因為過度攝入鹽對我們傷害很大;
過去喜歡吃糖的朋友,要注意糖對我們身體傷害是你難以想象的。
此外,尹芝南教授提到,近年來腸道微生物研究火熱,“很多時候人服用抗生素,或者吃辛辣食物、過度飲酒等等,都會破壞腸道的微生物。腸道的微生物和免疫系統是燃料和火焰的關系。腸道微生物的數量、種類分布受破壞,對免疫力也會有影響,這時候我們要及時補充。”
補充腸道微生物的方法多種,比如攝入益生元或者直接補充益生菌,同時,粗纖維食品是改善、保護腸道環境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