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代餐,真的是減肥利器嗎?
在對健康生活和苗條身材的追逐之下,眼下各種號稱低卡、減肥、抗餓的代餐產品風頭正盛。《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代餐食品受到年輕的女性消費者的喜愛,主要消費人群也從90后變成了95后,他們其中大部分消費者,年投入金額都在3000元以上。從銷售體量及消費者人數上看,均有著穩步增長,呈現大于50%的增長率。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健康,將減肥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減肥”幾乎成了他們的日常。這些健康意識悄然改變著中國的消費格局,各種“減肥利器”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代餐。據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和京東等主流電子商務渠道代餐產品的銷售額就超過10億元。而消費人群也包括了“想減肥又不想運動”和“工作忙飲食不規律”。
目前,中國肥胖、體重超重人數已超過3億。但是,代餐產品的銷售量之所以能穩步增長,除了我國龐大的市場外,其本身的特點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今盛行的“代餐粉”最早就是由一位硅谷程序員為了“節省時間”而自創的食物。相比于親自做飯或點外賣,代餐產品顯然更加便捷。
同時,代餐能快速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高蛋白質、高纖維、低熱量、易飽腹等特點。就代餐奶昔來說,通過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起到延遲消化的作用,這樣會有效提高人的飽腹感,從而減少飲食量。而減肥的本質就是制造熱量差,當每天攝入的能量減少,自然也會達到減肥的效果。
誠然,代餐能讓人們快速減肥,但長期食用卻會損害健康。天然食物中含有全面而復雜的營養物,這是代餐難以代替的。因此,雖然少油少鹽、低熱量的代餐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健康主義,但卻不宜矯正過度。少吃糖也不等于走極端的“不吃糖”。更何況,超重與肥胖大多是與飲食量、飲食結構不合理以及運動缺乏相關。正如很多人吃零食、喝奶茶不是為“不餓”,而是出于“嘴饞”。
如今市面上的代餐產品種類很多,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餅干和代餐奶昔等,雖然會增加飽腹感,但整體上口味卻“不咋地”,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長期吃代餐產品,在看到一個蘋果時,都會覺得格外的鮮嫩多汁。通過代餐產品來減肥,短期效果明顯。然而,一旦恢復了原來的飲食習慣后,體重就極易反彈。
因此,要想減肥不應過分依賴代餐產品,還是需要合理飲食和科學鍛煉。畢竟,我們追求并不僅僅是減脂,還有健康。而唯有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才能在減肥的同時,帶來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