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同仁堂鼎力創新 乘風破浪
1
日前,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同仁堂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在上半年疫情影響下,同仁堂仍逆勢實現60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9.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11.8億元。
拆分來看,由于今年一季度國內新冠疫情蔓延,受防控措施等因素影響,國內零售行業整體受到嚴重沖擊,同仁堂零售門店客流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產品銷量下降。但今年二季度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公司營業收入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同比縮水,均好于一季度。
另外,在線下零售受到沖擊的同時,百年老店同仁堂積極切入線上銷售平臺。同仁堂方面表示,在突發疫情影響到了消費習慣的同時,同仁堂營銷團隊也加強了維護線上銷售平臺,對線上運作品規分類定策,實現線上線下收入和品牌曝光率的穩步提升。
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依托天貓、京東等購物平臺實現母公司37個品規銷售1.05億元,同比增長35.38%。另外,作為疫情下最大的購物季,618集中釋放了國內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其中同仁堂與湯臣倍健、可孚、博士倫等成為本屆天貓618中銷量最高的十個品牌。
在此前國內新冠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版本新冠診療指南中,都將中醫藥納入其中,公司主力品種安宮牛黃丸也被納入國家《新冠疫情防治指南》危重患者推薦用藥。疫情期間,同仁堂國藥還組建了全球新冠肺炎防止專家組,向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發布77套扶正避瘟飲防疫抗疫組方,為世界疫情提供中國方案、同仁堂選項。
此外,“同仁關愛 同心抗疫”行動,緊急動員設立在20個國家和地區的零售終端,設立防疫用藥專柜、開設免費在線問診服務、郵遞藥品服務等,并向中國境內、中國香港及海外多地捐贈各類防疫產品,有效開展中醫藥抗疫服務。
即便是在受國內疫情影響嚴重的上半年,在各項研發活動進度放緩的情況下,同仁堂上半年研發費用也已達4333.54萬元。
挖掘產品新功效,加大中藥創新和二次研發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法》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2016-2030》“一法一綱要”的陸續出臺,國內中醫藥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包括同仁堂在內的多個中藥龍頭企業都不斷加大中藥創新力度和上市產品二次研發的力度,提高工藝水平等,以不斷提升產品供給能力和質量,順應現階段國內消費升級的發展形勢。
同仁堂方面表示,目前公司科研部分整體圍繞原有品種二次研發、創新產品儲備、名優品種培育,充分挖掘產品科學內涵及潛在價值。
原有中藥品種二次研發已經成為中藥企業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這是一條投入少、見效快、創新驅動中藥產業跨越發展的有效途徑。宏觀層面看,二次研發能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國內醫藥產業發展格局看,二次研發能夠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質優價廉的藥物,真正推動醫藥行業發展。
而對于同仁堂而言,其具有二次開發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同仁堂常年生產的中成藥超過400個品規,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類別,產品儲備豐富。這些龐大的品種儲備,能夠更有效地篩選出合適品種,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劑型改變,增加適應癥等。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方面根據藥物功效及疾病發病機理,已經開展了同仁烏雞白鳳丸治療高尿酸血癥藥效學研究,明確藥物治療高尿酸血癥的作用特點和效應機制。該研究結果顯示,同仁烏雞白鳳丸治療高尿酸血癥的效果顯著,藥物在多種動物模型上均表現出較好的降血清尿酸作用。
而另一二次開發的產品愈風寧心滴丸,使用了滴丸這一分解快、吸收快、起效快劑型,有效彌補了冠心病治療中產品發揮藥效慢的劣勢,產品上市后銷量迅速增長。
在中藥創新、中藥現代化方面,同仁堂目前已經完成了巴戟天寡糖膠囊Ⅳ期臨床及抗抑郁作用機理研究,進一步明確巴戟天寡糖膠囊在廣泛人群中、長時間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巴戟天寡糖膠囊,系同仁堂自主研發的中藥新藥,用于輕中度抑郁癥中醫辨證屬于腎陽虛癥。以往國內抑郁癥治療領域長期以西藥治療為主,但是西藥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近年來也被廣泛關注。中國作為抑郁癥患者數量大國,現有治療手段極為有限,為國內抑郁癥的治療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款純中藥產品,巴戟天寡糖膠囊作用機理明確,臨床效果顯著,在防治重大疾病中,凸顯了純中藥產品的優勢,樹立了國內品牌藥物形象。
根據同仁堂方面提供的臨床數據顯示,在納入2400例急性、400例鞏固期、120例維持鞏固期患者的開放性、多中心臨床試驗中,巴戟天寡糖膠囊治療抑郁癥發作期的總有效率達70%以上。這一結果為巴戟天寡糖膠囊的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了科學依據,科學助力巴戟天寡糖膠囊的學術營銷。
而該研究項目近期也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提名,此前該項目已于2015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東城區科學技術獎勵特等獎。
在此基礎上,同仁堂進一步挖掘巴戟天寡糖膠囊這一獨家品種的潛力和特點,還開展了巴戟天寡糖膠囊聯用舍曲林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為臨床治療抑郁提供了新的用藥方案。
助力中醫藥標準化,滿足全球健康需求
近年來隨著更多中成藥走出國門,標準化成為了關鍵。中藥標準化有利于保障臨床用藥的準確和劑量統一,有利于保障療效的一致性,促進企業制造工藝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同時復方中藥藥材原料的復雜性、生產過程中管理的薄弱、成品質量要求不夠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藥的標準化,而這些差異也讓中醫藥發展飽受質疑和爭議。
同仁堂一直不斷探索構建中醫藥的標準化體系,近年來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研究項目,同仁堂已經利用現代化分析技術完成了安宮牛黃丸標準化建設研究,建立了安宮牛黃丸原料從種植養殖到采收及炮制加工的全過程質量控制標準和生產規范,突出關鍵環節建立生產全過程的操作規范及半成品標準,完善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成品的質量標準及特征圖譜,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安全有效,也為建立符合國際標準且擁有中藥自身特色的質量標準評價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原材料的質量同樣也是中藥標準化的重要一環,同仁堂在十余年前就開始陸續建設原材料種植基地,是國內最早一批布局原材料種植的中藥企業。雖然自產原材料提高了質量成本,但是通過標準化的種植、科學的管理,能夠實現自有種植藥材的質量可控。
但對于同仁堂而言,其常年生產的400個品種中,常用原材料達幾百種,實現原材料完全自給自足顯然不現實。但是在外部供應商選擇上,同仁堂仍遵循質量取勝,并非僅考慮成本因素。這也印證了同仁堂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同仁堂方面介紹,為了明確多個品種的特點及作用機制,同仁堂股份公司三年來開展了包括調經促孕丸、嗣育保胎丸、安宮牛黃丸、參茸丸等藥效學研究及安宮降壓丸聯用西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研究,為相應產品的用藥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支撐,精準定位臨床需求,樹立中藥品牌形象。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多個研究機構給出了樂觀態度。西部證券研報指出,公司在2020年可能受到部分疫情有利影響,長期來看品牌力仍較強,對應下游話語權穩中有升。考慮到公司長期的品種品牌優勢,給予公司2020年35倍估值,上調至“買入”評級。
自主研發、科研創新正成為這個百年老店的新動力。而在后疫情時代,同仁堂將憑借著其獨有的品牌文化矢志做好藥,傳播國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