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市場前景可觀,產業發展迎來窗口期
小編導讀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重視,催生了益生菌產業的發展,酸奶、飲料、粉劑、奶粉等各類益生菌產品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目前,益生菌市場年均增長已超15%,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隨著企業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基礎研究深度拓展和消費者認知不斷提高,益生菌市場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健康屬性深入人心,產業迎來井噴
不久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了《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對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進出口情況、國際形勢、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對國內的益生菌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判。
報告指出,雖然我國的益生菌產業起步較歐美國家晚,但隨著國人對健康問題的重視,以及益生菌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愿意相信和購買益生菌產品,所以當前我國的益生菌產業發展迅速。
經過多年的消費者教育,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益生菌產業迎來了高增長時代。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產業更是迎來了井噴式發展。
根據權威定義,益生菌是通過定植在人體內,改變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組成的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通過調節宿主黏膜與系統免疫功能或調節腸道內菌群平衡,促進營養吸收,從而產生有利于宿主健康的單微生物或組成明確的混合微生物。多年來,各類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維護消化系統健康,促進營養物質吸收,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功能特性。
品牌大規模涌入市場,競爭格局再生變
作為發酵食品、藥品、日化用品以及農畜牧等產業健康轉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產業下游產品橫跨發酵乳品、乳飲料、休閑零食、膳食補充劑、日化用品及動物飼料等多個領域,產品品類豐富。
隨著益生菌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秀的行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行業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益生菌行業中的翹楚,益生菌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的必爭之地。
從競爭格局來看,當前行業龍頭尚未出現,但已經有不少品牌摩拳擦掌,向行業領軍者的位置發起沖刺。企查查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益生菌相關企業新注冊數量為257家,2019年新注冊數量為201家,2020年上半年新注冊企業數量為86家,截至7月底中國益生菌行業相關企業數量達到2541家。
疫情帶來新機遇,企業收獲一波紅利
今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這讓很多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訴求已然成為大勢所趨,益生菌市場如果把握好形式,順勢而為,是有望在大健康領域開辟一片輝煌的天地的。各大企業需堅定不地堅持品質,發展自身,為益生菌市場的壯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委員王紅偉博士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認同腸道健康與免疫力之間的緊密關系,免疫健康和益生菌產品也成為消費關注的熱點。
疫情期間,央視新聞播出德國的一項研究,乳酸菌可“激活”人體免疫系統,類似這樣的消費者教育,也成為活性益生菌品類發展的加速引擎。
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的調查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從數據上看,不難發現,當下人們不再只滿足于益生菌對腸道消化的幫助,開始尋求其更多的益處;與此同時,也催生了活菌數量更多、功能更多的產品。益生菌市場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
產業升級加速,品牌化規模化成趨勢
盡管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市場前景被看好,但益生菌行業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盡管當前不少微商、直銷企業的中小品牌益生菌有著不錯的銷量,但目前這個領域尚缺少一個領先的品牌。
我國益生菌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其研究與應用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益生菌原料市場中,我國本土企業市場占比較小,競爭力較弱。
因此,“益生菌第一股”的出現,對于國內益生菌行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后記
近年來國內不少益生菌上游企業都與研發機構強強聯合,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核心技術理念,致力培育出土生土長的、適合中國人體質的益生菌菌株。隨著更多企業的入局或加碼,我國的益生菌市場逐漸呈現出高歌猛進的繁榮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