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70人同時加入淘小鋪?涉傳風波未解,淘小鋪又涉嫌違反《廣告法》
昨日,新浪潮雜志刊發《熱點|淘小鋪四關聯方被凍結4400萬,運營方三帥六將否認涉傳》一文,引發行業內極大關注。有讀者向新浪潮爆料稱,聊城一幼兒園70余位老師在同一天集體加入淘小鋪,并被淘小鋪作為宣傳推廣的工具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另有讀者爆料,淘小鋪目前在各地以與殘聯合作的名義來擴充掌柜隊伍。
新浪潮記者就此展開調查,事件屬實。據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第二十五條規定:不得利用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由此來看,淘小鋪不僅“涉傳”,其宣傳還涉嫌違反《廣告法》。
幼兒園70余人同日加入淘小鋪?
有讀者爆料稱,她看到一位淘小鋪參與者在朋友圈里宣稱,聊城一幼兒園70位老師和工作人員集體加入淘小鋪。在該讀者發給新浪潮記者的鏈接中,有這樣的描述:“熱烈祝賀聊城XX幼兒園園長帶領全體老師職工,甚至保安,保潔,食堂人員70多人同一天加入淘小鋪,自用省錢,分享賺錢,開創副業,增加收入。”鏈接中同時附有照片,一群人合影,前面是宣稱淘小鋪入駐該幼兒園的橫幅。
讀者供圖
這事是真是假?新浪潮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該幼兒園,一位老師表示確有此事。“在疫情期間,園長帶領我們一起做的。我們園內的老師和工作人員都在做淘小鋪,沒有涉及到家長群體。這個不是強制性的,是鼓勵性質的。我只是下載了APP,隨后沒怎么用。”該園園長也證實了此事:“鼓勵園內老師及工作人員兼職淘小鋪,是因為這場疫情影響了幼兒園的正常經營。我們聽說這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產業,覺得也很放心。在沒有正式上班之前,老師和工作人員可以在家從事淘小鋪。前幾天,正式上班之后,我們已下通知禁止上班時間看手機。”
當記者詢問對方是否了解淘小鋪涉嫌傳銷一事,對方表示不知情:“我們是在半個月前接觸淘小鋪的,不知道淘小鋪目前涉嫌傳銷。而且到目前,也沒賺到錢。”
我們知道,《直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教師、學生等群體不允許參與直銷。淘小鋪當然不是直銷,但一家幼兒園70余名教職工從事淘小鋪,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
對此,聊城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相關人士在接受新浪潮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法律規定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不得兼職、不得創業。如果是民辦幼兒園,那么從事這種創業項目或者兼職應該沒有明令禁止。但是,無論是誰,無論是什么情況,都不能從事涉嫌傳銷的非法活動。
雖然參與兼職沒有明令禁止,但淘小鋪拿這件事作為宣傳道具,卻涉嫌違反《廣告法》。
《廣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但公益廣告除外。
在網傳一份三帥六將全國線下活動發布的圖片中,新浪潮記者注意到聊城是其中一站,時間是7月12日,人數是300人。由此可見,淘小鋪在聊城發展有一定的市場基礎。
綁定殘聯,以助殘名義推廣淘小鋪
如果說拿幼兒園全體加入作為宣傳道具還是市場行為的話,那么廣泛宣傳淘小鋪將吸納更多殘疾人加入更多具有阿里官方的色彩。
4月16日前后,多家媒體網站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4月15日,淘小鋪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肢殘人協會以及全國各地殘聯一起推出“凡星計劃”,該計劃將在未來一年內,鼓勵10萬名殘疾人士創業,預計平均每個人每月將能賺1500元生活費。
該新聞稿稱,數據顯示,從1月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已有200萬人在淘小鋪一鍵創業,4月以來,在淘小鋪實現增收的殘疾人數量比3月漲了600%。
新浪潮記者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網站發現確有這樣一則消息。
消息稱,2020年3月30日,集善樂業·凡星培育殘疾人淘小鋪首期培訓開班啦!集善樂業·凡星培育殘疾人淘小鋪扶貧項目既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攜手阿里巴巴集團的一次助殘扶貧新嘗試,也是集善樂業項目與淘小鋪業務相結合的一次創新實踐,旨在通過網絡為殘疾人提供一鍵開店、輕松創業的機會。
據悉,淘小鋪定位“人人可參與的社區化電商”,采用S2B2C模式、以個人淘寶賬號來開設個人創業小鋪,掌柜(即店主)可邀請好友一起創業開店。
“凡星計劃”看似美麗,但同樣涉嫌違反《廣告法》。
《廣告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招商等有投資回報預期的商品或者服務廣告,應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責任承擔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內容:(一)對未來效果、收益或者與其相關的情況作出保證性承諾,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等,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利用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很顯然,淘小鋪的一些推廣行為,涉嫌拿著和殘聯的合作作為背書。而殘聯,就是廣告法所列舉的“協會”。而各類新聞稿更多次拿著“千手觀音”表演者章亞參與淘小鋪獲利作為有利可圖的證明,這是拿“受益者”作為推薦、證明。
“淘小鋪設立的初衷,就是扶助一些弱勢群體進行創業。肯定不是做傳銷,也沒必要不擇手段逐利。但在市場上,運營方如何進行推廣,官方有一些并不是很清楚。”一位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告訴新浪潮記者。
淘小鋪到底是底層創業的好幫手,還是涉傳的斂財項目,各方將如何回應,《新浪潮》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