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時代,直銷行業的“危”與“機”
經歷了“權健事件”近一年的行業震蕩之后,直銷企業正逐漸步入正軌并尋找新的出口。而在移動互聯時代中風生水起的社交電商,給了正處于行業瓶頸期的直銷企業們新的發展機遇。
對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傳統直銷企業而言,無論是將業務延伸到其他領域,抑或是直接轉換發展賽道,對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對此,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胡遠江告訴時代財經,直銷模式與社交電商模式兩者各有優缺點,但又存在著優勢與劣勢互補的關系。
未來,“線上”和“線下”優勢的融合,才會成為直銷行業發展的方向。
優勢互補?
面對現如今層出不窮的各種新商業形態的沖擊下,許多傳統行業都感受到了生存的艱難,而直銷行業更是在市場、輿論、監管的擠壓下舉步維艱。為了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生存,許多直銷企業都開始將目光投向社交電商這塊沃土。
在胡遠江看來,社交電商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基礎和平臺,在信息傳播的速度、寬度以及銷售的效率上都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優勢。除此之外,相較于傳統直銷模式,社交電商能優化企業運營成本,降低產品價格,提供更為公開透明的產品信息,并能更快捷地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這些都是傳統直銷模式所不具備的市場競爭力。
胡遠江認為,在包括線下服務體系的建立、線下顧客粘性的打造、銷售人員的專業培訓,以及產品的服務和展示等方面,正是直銷模式可以在“新零售”時代得到更好發揮的優勢所在。“直銷模式和社交電商模式的結合勢必會成為直銷行業下一步新的發展嘗試。”胡遠江說。
新渠道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商業形態的出現雖然給直銷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創業渠道增多、創業門檻降低也對直銷行業造成了直接的沖擊。
從最初的淘寶經濟到微商經濟,再到現下當火的社交電商,以及風頭漸盛的直播賣貨,都成了搶奪創業者的新渠道,而國家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潮也令大量民眾不再只是純粹的消費者。層出不窮地涌入互聯網平臺上的賣家們,直接導致直銷人員開發新客戶的難度越來越大。
對這一問題,胡遠江表示,“直銷行業所經歷的跨界打擊看起來致命,但這類新業態因為強調單人行動、在中端直接銷售等問題,很難形成團隊作戰以及持續的受益保障。”胡遠江認為,在傳統直銷模式下,因為有企業做支撐,直銷人員不僅可以單人作戰,還可以通過營銷組織的建立和整體服務的輸出,獲得持續性的收益,“這也是直銷比較具有魅力的地方。”
打造創業新端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互聯網“原住居民”,以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人在創業興趣、消費觀念、消費習慣以及職業選擇等諸多方面,更偏向于微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模式。這對直銷行業帶來的一個直接沖擊式,直銷人員日漸“老齡化”,新生力量補給困難。
“這需要直銷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去思考,如何在整合新業態模式的優勢下為年輕人營造一個進入直銷創業系統的新型端口和平臺。”胡遠江解釋稱,這個新型端口就是在線上進入、輕松創業、基于興趣幾大要素基礎上,通過粉絲之間的互動建立一個開啟直銷人員創業之旅的新路徑。
他補充道,直銷行業除了要建立“線上+線下”這種復合平臺的打造,還需要將核心優勢與互聯網、社交商業以及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在供應鏈年輕態、時尚化、全球化、精準消費群體等方面打造基礎支撐點。同時,在新的生活模式和體驗化平臺的建設,以及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數字化戰略,都將成為支撐直銷行業前進發展的關鍵要素。
直銷企業的轉型之路
時代財經注意到,目前已經有多家直銷企業開始從品牌、研發、渠道等多個方面,與互聯網進行融合,并實現了企業發展模式的轉變。
包括安利、如新、康寶萊、三生等直銷企業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實現了較為完善的轉型。例如,安利經過約8年的時間,完成了對其整個商業模式的迭代,并通過實施數字化、體驗化、年輕化戰略,鏈接消費者,布局新零售,引領企業轉型升級,成功打造了“一部手機、一個興趣、一群朋友”的安利2.0創業新模式。
而如新則圍繞“年輕化”做文章,將目標客戶定位為占中國人口三成多的“千禧一代”主流消費群體。除了舉辦千禧節等時尚活動,還開展了線上線下立體營銷策略,打通線上、線下融合的事業平臺,營造多元化體驗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