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在華投資直銷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自1990年第一家外資直銷企業進入中國至今,外資直銷企業在我國已有25年發展歷史。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直銷行業開始步入法治化發展階段。依據兩部法規,截至2014年12月,已有24家外資直銷企業經過嚴格審批,取得在我國從事直銷經營活動的許可。這些企業在促進商品分銷方式發展、吸納就業、滿足消費者多樣性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增加稅收、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外商投資直銷企業在我國的發展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
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等政策的推進為外資直銷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制度機遇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并提出“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為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我國必將推動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市場深度融合,為此,放寬投資準入,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基本方向。
《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對直銷的準入、拓展和經營設置了較為嚴格的門檻和標準,保證了十年來直銷行業在我國的長足發展。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等政策的推進,無疑為外資直銷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制度機遇,有利于其在地域范圍和商品品類上的拓展。
建設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將為直銷行業發展提供現實的消費需求支撐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世界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都邁上了新臺階;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5781元和4760元,這一數據到2013年已增長至26955元和8896元,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總體上已跨過溫飽型消費階段,進入到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階段。其主要特點是居民消費結構明顯升級,居民消費從過去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便利化消費轉變,并更加注重綠色消費、安全消費和健康消費,以醫療保健、旅游休閑、美容健身等為主的享受型消費和以教育、培訓等為主的發展型消費大幅增加,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穩步提高。
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的“雙倍增”目標,為居民收入增長提供了制度保障。隨著建設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這將為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提供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更有利的發展條件。
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促進了城鄉消費結構的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消費市場持續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我國直銷業將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漆云蘭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辦 法制日報社
直銷法規知識解讀編委會
協辦 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 直銷,直銷牌照,,直銷行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