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老板潛入豐東股份 直銷企業要借殼?
熱直銷網訊,近日,豐東股份迎來了一位新股東,這個股東的身份有些特殊。
3月14日,豐東股份發布了一條“控股股東股權結構發生變化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大豐市東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潤投資”)內部結構發生變化,除了大股東繼續增持股份外,股東名冊里還新增了一位“二股東”束昱輝,持股比例23.99%。
值得注意的是,束昱輝是國內知名直銷企業天津權健國際自然醫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權健’)的董事長。該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并于2013年10月獲直銷牌照。此外,該公司還于近期涉足了體育產業。
3月25日,興業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豐東股份在主業下滑的同時引入束昱輝為公司控股股東的新第二大股東,束昱輝的醫療健康和體育產業的背景將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上市企業中從事直銷業務的并不多且業務規模較小。其中,哈藥股份曾于2009年試水直銷業務,但最終在此業務上折戟。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稱:“一家直銷企業染指一家在業務上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或出于上市考慮。然而,直銷企業無論在運營模式、直銷區域還是直銷產品上都存在許多問題,并不看好直銷企業上市”。
直銷企業老板“潛入”上市公司
3月14日,豐東股份在“控股股東股權結構發生變化的提示性公告”中稱,公司控股股東大豐市東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潤投資”)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東潤投資大股東持股比例增至57.25%。此外,股東名冊里還新增了一位“二股東”束昱輝。
公告顯示,東潤投資自然人股東向建華、張建新、徐仕俊、孫戍東、束劍鵬、陳國民、楊如生、史有森、沙云卿共9人將其持有東潤投資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合計東潤投資注冊資本23.99%的股權共145.81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新增股東束昱輝先生。股權轉讓后,束昱輝先生持有東潤投資23.99%的股權共145.81萬元的出資額。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自然人束昱輝實際為權健董事長,該公司在2013年10月獲直銷牌照,旗下產品包括藥食同源類食品、婦科用品、疑難病中藥材等幾大系列。
而豐東股份實際上與權健的主業并無瓜葛,主要從事熱處理設備制造、專業熱處理加工以及熱處理售后服務。豐東股份于3月17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7 億元,同比下降4.24%,實現凈利潤3273.34 萬元,同比下降23.97%。公司主業已經連續兩年下滑。
對于這次轉型,3月25日,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主業下滑的同時引入束昱輝為公司控股股東的新第二大股東,束昱輝的醫療健康和體育產業的背景將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實際上,近年來,權健集團不僅僅專注健康產業,還開始涉足體育產業。公開信息顯示,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自2015 賽季開始,與權健自然醫學集團戰略合作,足球俱樂部正式更名為“天津權健隊”。
健康產業再加上體育產業,興業證券繼而分析稱:“在醫療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在國家大力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二者皆為二級市場風口的時候,公司控股股東的第二大股東發生變更,且具有醫療和體育產業的背景,不得不讓人思考公司此舉是否和轉型有關”。
上述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國內直銷企業鮮有上市計劃的情況下,權健究竟是搶得先籌,還是水中撈月,都有待時間檢驗”。
對于種種猜測,豐東股份董秘房莉莉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沒有這方面計劃和預期,公司還是會在主業上繼續拓展。中國經濟網記者又多次致電束昱輝,但對方手機處于關機狀態。
國外上市直銷企業命運多磨
即便是在國外,上市的直銷企業也不多。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雅芳、如新等直銷企業均屬國外上市企業。此前,直銷巨頭安利也曾上市,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而退市。
據了解,1992年12月15日,以香港為大本營的“安利亞太區有限公司”股票在紐約交易所公開發行。同年12月16日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頭條報道:“安利亞洲股成為熱門,交易首日使股價上揚59%”。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于1994年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一度成為證交所排名前十大日本公司之一。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安利總部回購退市。時任公司董事會主席的史提夫.溫安洛解釋說,“當時我們選擇上市,這是很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但后來我們發現,安利是在全球運營的一家公司,如果安利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話,會使得我們的業務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但安利有很多的消費者,也有著很多的員工,他們看事物的時候,不僅是看本國的市場,往往是看全球的市場,所以他們就感到很迷惑。所以我們又重新決定要撤銷上市,再回到同樣的方向。”
如新也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不過,這家企業在進入中國后,一直為直銷丑聞纏身。2014年1月15日、16、17日,人民日報先后發表《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國屢遭處罰》等報道,文中指出,如新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違規操作、違法經營的問題。報道稱,如新在美國曾被六州司法機關調查,還多次被處以重罰。
一系列有關違規直銷的報道,給如新的二級市場帶來一定影響。2014年1月18日,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美國時間2014年1月16日如新收盤大跌26.41%。
雅芳在中國的命運也堪稱曲折。2014年12月19,據經濟網報道,近年來,雅芳在中國市場表現極差,再加上“賄賂門”影響,雅芳業績屢屢遭創,不復昔日風光。根據雅芳2014年第一財季數據,顯示虧損1.68億美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1370萬美元,呈現巨幅擴大之勢。當季總收入也僅21.8億美元,錄得11%的下滑;同時,在2014年11月3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化妝品直銷公司雅芳評級從“BBB-”下調至“BB+”,降至垃圾級別,可能有退市風險。
國內上市企業直銷業務多碰壁
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很多上市企業也曾發展直銷業務,但這背后卻鮮有成功范例。
早在2006年,哈藥集團就開始申請牌照,2008年11月終于獲批,成為首家進軍直銷的國內上市公司。籌備了一年之后,哈藥集團于2009年12月正式開始試運行,以3億的啟動資金和152億的哈藥品牌價值謀求100億直銷份額,并力邀被譽為“中國最具潛力直銷企業CEO”的鄭鳳強擔任顧問。
不過好景不長,哈藥股份的直銷業務很快便陷入窘境,最終不得不停止直銷業務。2012年2月16日,哈藥股份的公告披露,分公司哈藥黑龍江銷售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哈藥健康產業公司在直銷運營過程中存在不規范運作,已于2月16日主動向哈爾濱工商局匯報,且健康產業公司從2011年11月便停止原業務模式,推行店鋪經營模式,其經銷商可自愿選擇轉為店鋪經營或退貨退款。近期在對經銷商意向進行復核登記期間,多數經銷商選擇退貨退款,初步預計將發生退貨退款損失2.8億元左右。
除了哈藥外,康美藥業也于2013年10月獲得直銷牌照。但中國經濟網記者登錄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查詢發現,公司目前獲批的產品只有康美牌西洋參膠囊一種,而直銷區域也僅僅在廣東省揭陽市的榕城區和普寧區。
香雪制藥也是一家獲得直銷牌照的A股上市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10月28日,香雪制藥全資子公司九極生物獲得了商務部批準的直銷經營許可和對直銷經營業務服務網點的核查備案,首批獲批廣東28個區為直銷區域,5種保健品為直銷產品。
不過,香雪制藥201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7.46億元,保健用品貢獻的營業收入只有2011萬元。
上述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無論是上市企業做直銷業務還是直銷企業上市,都面臨三個問題,其一就是直銷模式存在很多爭議,“多級提成、收取入門費”備受詬病;其二就是直銷牌照有區域范圍限制,申牌進程緩慢;其三,直銷獲批的產品數量也很有限,難以形成規模。為此,很多企業存在銷售未獲批產品的違規行為。“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導致直銷企業很難上市”。
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的確存在很多直銷企業涉嫌違規直銷。比如,2013年10月才獲得直銷牌照的權健也常常因為直銷問題被媒體曝光。2014年12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國內保健品市場亂象的調差中曝光權健存在夸大宣傳產品療效的問題。
3月14日,豐東股份發布了一條“控股股東股權結構發生變化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大豐市東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潤投資”)內部結構發生變化,除了大股東繼續增持股份外,股東名冊里還新增了一位“二股東”束昱輝,持股比例23.99%。
值得注意的是,束昱輝是國內知名直銷企業天津權健國際自然醫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權健’)的董事長。該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領域,并于2013年10月獲直銷牌照。此外,該公司還于近期涉足了體育產業。
3月25日,興業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豐東股份在主業下滑的同時引入束昱輝為公司控股股東的新第二大股東,束昱輝的醫療健康和體育產業的背景將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上市企業中從事直銷業務的并不多且業務規模較小。其中,哈藥股份曾于2009年試水直銷業務,但最終在此業務上折戟。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稱:“一家直銷企業染指一家在業務上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或出于上市考慮。然而,直銷企業無論在運營模式、直銷區域還是直銷產品上都存在許多問題,并不看好直銷企業上市”。
直銷企業老板“潛入”上市公司
3月14日,豐東股份在“控股股東股權結構發生變化的提示性公告”中稱,公司控股股東大豐市東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潤投資”)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東潤投資大股東持股比例增至57.25%。此外,股東名冊里還新增了一位“二股東”束昱輝。
公告顯示,東潤投資自然人股東向建華、張建新、徐仕俊、孫戍東、束劍鵬、陳國民、楊如生、史有森、沙云卿共9人將其持有東潤投資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合計東潤投資注冊資本23.99%的股權共145.81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新增股東束昱輝先生。股權轉讓后,束昱輝先生持有東潤投資23.99%的股權共145.81萬元的出資額。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自然人束昱輝實際為權健董事長,該公司在2013年10月獲直銷牌照,旗下產品包括藥食同源類食品、婦科用品、疑難病中藥材等幾大系列。
而豐東股份實際上與權健的主業并無瓜葛,主要從事熱處理設備制造、專業熱處理加工以及熱處理售后服務。豐東股份于3月17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7 億元,同比下降4.24%,實現凈利潤3273.34 萬元,同比下降23.97%。公司主業已經連續兩年下滑。
對于這次轉型,3月25日,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主業下滑的同時引入束昱輝為公司控股股東的新第二大股東,束昱輝的醫療健康和體育產業的背景將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實際上,近年來,權健集團不僅僅專注健康產業,還開始涉足體育產業。公開信息顯示,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自2015 賽季開始,與權健自然醫學集團戰略合作,足球俱樂部正式更名為“天津權健隊”。
健康產業再加上體育產業,興業證券繼而分析稱:“在醫療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在國家大力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二者皆為二級市場風口的時候,公司控股股東的第二大股東發生變更,且具有醫療和體育產業的背景,不得不讓人思考公司此舉是否和轉型有關”。
上述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國內直銷企業鮮有上市計劃的情況下,權健究竟是搶得先籌,還是水中撈月,都有待時間檢驗”。
對于種種猜測,豐東股份董秘房莉莉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沒有這方面計劃和預期,公司還是會在主業上繼續拓展。中國經濟網記者又多次致電束昱輝,但對方手機處于關機狀態。
國外上市直銷企業命運多磨
即便是在國外,上市的直銷企業也不多。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雅芳、如新等直銷企業均屬國外上市企業。此前,直銷巨頭安利也曾上市,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而退市。
據了解,1992年12月15日,以香港為大本營的“安利亞太區有限公司”股票在紐約交易所公開發行。同年12月16日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頭條報道:“安利亞洲股成為熱門,交易首日使股價上揚59%”。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于1994年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一度成為證交所排名前十大日本公司之一。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安利總部回購退市。時任公司董事會主席的史提夫.溫安洛解釋說,“當時我們選擇上市,這是很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但后來我們發現,安利是在全球運營的一家公司,如果安利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話,會使得我們的業務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但安利有很多的消費者,也有著很多的員工,他們看事物的時候,不僅是看本國的市場,往往是看全球的市場,所以他們就感到很迷惑。所以我們又重新決定要撤銷上市,再回到同樣的方向。”
如新也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不過,這家企業在進入中國后,一直為直銷丑聞纏身。2014年1月15日、16、17日,人民日報先后發表《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國屢遭處罰》等報道,文中指出,如新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違規操作、違法經營的問題。報道稱,如新在美國曾被六州司法機關調查,還多次被處以重罰。
一系列有關違規直銷的報道,給如新的二級市場帶來一定影響。2014年1月18日,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美國時間2014年1月16日如新收盤大跌26.41%。
雅芳在中國的命運也堪稱曲折。2014年12月19,據經濟網報道,近年來,雅芳在中國市場表現極差,再加上“賄賂門”影響,雅芳業績屢屢遭創,不復昔日風光。根據雅芳2014年第一財季數據,顯示虧損1.68億美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1370萬美元,呈現巨幅擴大之勢。當季總收入也僅21.8億美元,錄得11%的下滑;同時,在2014年11月3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化妝品直銷公司雅芳評級從“BBB-”下調至“BB+”,降至垃圾級別,可能有退市風險。
國內上市企業直銷業務多碰壁
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很多上市企業也曾發展直銷業務,但這背后卻鮮有成功范例。
早在2006年,哈藥集團就開始申請牌照,2008年11月終于獲批,成為首家進軍直銷的國內上市公司。籌備了一年之后,哈藥集團于2009年12月正式開始試運行,以3億的啟動資金和152億的哈藥品牌價值謀求100億直銷份額,并力邀被譽為“中國最具潛力直銷企業CEO”的鄭鳳強擔任顧問。
不過好景不長,哈藥股份的直銷業務很快便陷入窘境,最終不得不停止直銷業務。2012年2月16日,哈藥股份的公告披露,分公司哈藥黑龍江銷售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哈藥健康產業公司在直銷運營過程中存在不規范運作,已于2月16日主動向哈爾濱工商局匯報,且健康產業公司從2011年11月便停止原業務模式,推行店鋪經營模式,其經銷商可自愿選擇轉為店鋪經營或退貨退款。近期在對經銷商意向進行復核登記期間,多數經銷商選擇退貨退款,初步預計將發生退貨退款損失2.8億元左右。
除了哈藥外,康美藥業也于2013年10月獲得直銷牌照。但中國經濟網記者登錄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查詢發現,公司目前獲批的產品只有康美牌西洋參膠囊一種,而直銷區域也僅僅在廣東省揭陽市的榕城區和普寧區。
香雪制藥也是一家獲得直銷牌照的A股上市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10月28日,香雪制藥全資子公司九極生物獲得了商務部批準的直銷經營許可和對直銷經營業務服務網點的核查備案,首批獲批廣東28個區為直銷區域,5種保健品為直銷產品。
不過,香雪制藥201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7.46億元,保健用品貢獻的營業收入只有2011萬元。
上述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無論是上市企業做直銷業務還是直銷企業上市,都面臨三個問題,其一就是直銷模式存在很多爭議,“多級提成、收取入門費”備受詬病;其二就是直銷牌照有區域范圍限制,申牌進程緩慢;其三,直銷獲批的產品數量也很有限,難以形成規模。為此,很多企業存在銷售未獲批產品的違規行為。“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導致直銷企業很難上市”。
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的確存在很多直銷企業涉嫌違規直銷。比如,2013年10月才獲得直銷牌照的權健也常常因為直銷問題被媒體曝光。2014年12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國內保健品市場亂象的調差中曝光權健存在夸大宣傳產品療效的問題。
- 權健國際,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