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經營是直銷發展的基本前提
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頒布以來,中國直銷行業從總體上取得了健康、快速的發展。直銷企業在活躍市場、增加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營銷渠道內涵、培養企業家精神、塑造員工進取精神、創造企業自身價值、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依法納稅和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不過,在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苗月新看來,直銷行業目前仍然存在諸多不合規的問題,處于“規范發展”階段,即直銷行業的發展要以直銷企業的規范經營為基本前提。
苗月新認為,中國直銷行業目前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一些直銷企業在守法經營方面做得不夠好,有的甚至違規經營;在遵守行業道德方面,企業的自律意識總體上比較薄弱,同時行業道德約束的缺位現象也比較明顯。一些直銷企業在直銷員的招募、培訓和計酬,促銷活動的安排以及渠道擴張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企業內部運營管理不嚴格、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經營信息透明度不高,在渠道經營方式和計酬方式的選擇上打“擦邊球”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直銷企業規范發展的主動性不夠,這樣下去會極容易侵害消費者的基本利益,同時也對兩部法規為主體的直銷法律法規體系的權威性構成嚴峻挑戰。”苗月新說,這些現象不僅會直接影響直銷行業公平競爭的格局,而且會對直銷行業的規范發展造成破壞。例如,一些直銷企業使用直銷與傳統經銷相結合的“雙重分銷”模式,變換方式進行跨區域銷售,以及虛設服務網點等經營行為,給有關部門的市場監管工作造成較大難度;另外,計酬模式中存在的廣泛爭議,促銷活動中的違規行為,也會影響直銷行業的基本生態環境。
苗月新表示,直銷企業的渠道擴張以人際關系網絡為重要基礎,對社會人群結構具有依存性;因此,它的發展在對社會結構形成依賴的同時,也可能由于商業關系的滲透對這種關系起著鞏固或瓦解作用。所以說,直銷企業規范發展重在合規經營。一方面,直銷企業的經營行為要符合現行的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措施,即法律規范;另一方面,直銷企業的經營行為要符合特定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條件下的倫理道德要求,即通常講的行業規范。直銷屬于典型的無店鋪經營類型,因而不論是從法規層面強調行業的規范發展,還是從道德層面強調行業的規范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來規范直銷企業的經營行為?苗月新認為,總的思路應當是依法加強監管,同時不斷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在強調直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地位,為其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為其擴大經營自主權、進行管理松綁(比如擴大經營產品種類,擴大銷售區域,簡化審批環節,降低限制門檻、取消不合時宜的規定等)的同時,要突出直銷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并強化落實,加強對直銷企業經營過程的監管,不斷增加直銷企業以守法經營、遵守行業道德為指針的自律意識。
具體來說,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商德約法》,結合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逐步細化對直銷企業、直銷員、經銷商等行為主體的監管,尤其要落實直銷企業在培訓、招募、銷售等主要營銷環節的主體責任,以及相關執法部門的管理活動范圍,逐步強化直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條件成熟時,應成立直銷行業協會,加強對直銷行業學術研究的支持,加強直銷行業管理隊伍的專業性建設。對普通消費者群體,應繼續加強直銷法規的教育力度,培養成熟理性的消費者群體,建立高素質的直銷員隊伍,加強直銷行業的國際交流,借鑒有效的市場監管辦法,為中國直銷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直銷行業是一個比較獨特且相對敏感的行業,在中國市場上,它同時又是一個新興行業。因此,強調直銷企業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即守法經營,在現階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直銷行業規范發展,應當把保護消費者利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同時也要強調直銷行業發展不影響社會基本關系的維持和鞏固。”苗月新說。
他同時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直銷市場的形成時間并不長,因而行業規范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期間,企業需要積累經驗,法規需要不斷完善,監管力量需要加強,市場需要經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