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下一個世界首富將出在健康產業!
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馬云
最近最火的人是誰?
縱觀今天的風云人物,答案呼之欲出——馬云。隨著阿里巴巴集團成功登陸紐交所,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云的身價也達到212.12億美元,超過王健林和馬化騰,成為中國新首富。2014年11月11日,馬云一手打造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再次成功刷新紀錄——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破571億元、產生物流訂單2.78億單、全球共217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參與。
然而,在很多人看好互聯網行業的時候,馬云的觀點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他認為,下一個世界首富將出在健康產業!
事實上,這樣的觀點并非馬云第一個提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身價千萬美元的軟件企業家、大學教授保羅·皮爾澤在其所著的《財富第五波》中就曾表示:財富第一波土地革命,財富第二波工業革命,財富第三波商業革命,財富第四波電腦信息網絡革命,財富第五波保健革命。也就是說,繼第四波“信息網絡時代”之后,當前已經到來的是“健康保健時代”,而健康產業也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早在2013年8月2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開放社會投資、發展健康服務業的四大措施。據報道,目前,中國健康服務業年產值僅占GDP的5%左右,而美國的該項數據2009年已達到17.6%。據相關部門測算,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
而這,無疑會帶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突飛猛進。
以健康為概念
“保健品這兩年賣得非常好,尤其是對三高人群有輔助作用的產品非常火爆。今年國慶節前夕,我每天都要往國內發好幾十個大包快遞,現在這個趨勢還在不斷增長。”身在澳洲從事代購業務的苗先生告訴《中國新時代》。
事實上,苗先生當初并非有意進入保健品代購行列,“最初只是國內很多朋友讓幫忙代購一些奶粉,一周也不見得能有一單。但漸漸的,很多人在代購奶粉的同時會詢問保健品是否可以代購,我就順帶給發一些。誰知道一年下來,奶粉的業務逐漸在減少,而保健品的銷量卻在突飛猛進。以今年9月份為例,光我在支付寶上收的貨款就高達30萬,毛利潤也超過了3萬元人民幣,其中絕大多數利潤來自于保健品、藥品代購。”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好了,越來越多的人被亞健康所困擾著,‘用健康換財富’的行為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摒棄。大家變得更加理性,重視健康保健的群體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年輕化。”苗先生如是說。
曾經很多人認為,健康產業無非就是藥品和保健品的聚合體,如今看來,這樣的定義則顯得過于狹隘。生活中,打著健康牌的產品隨處可見:能緩解靜脈曲張的保健襪、能養胃抗癌的猴頭菇、能緩解宿便的雪蓮果、能防輻射的眼鏡、能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腹帶、能提高孩子智力的DHA??可謂是數不勝數,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到一個保健椅,小到一種蔬果,大健康的產業鏈已越來越豐富。中醫講究的“治未病”,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而這便順應了今天“大健康”的理念。早在十幾年前,在中國市場打出健康牌并因此而受益的品牌也不在少數。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曾經盛行一時的營養保健品中華鱉精曾因“馬家軍”的形象代言而名聲大噪,后因存在欺詐被電視臺曝光,才慢慢銷聲匿跡。而同一時期的505神功元氣袋、元氣枕及鋪天蓋地的腦白金廣告成為當時的一道風景線,是那個年代很多人無法磨滅的記憶。
事實上,養樂多1瓶2元多的價格在活性乳酸菌飲料中并無優勢,同等產品至少要比它便宜1/3,甚至更多。但這并不妨礙它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中的優勢地位,這樣的成功則要感謝它成功的健康概念。
“大健康”概念不僅順應了人們的需求,同時也成為新的吸金利器。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一雙普通加厚長筒襪最便宜只要幾塊錢,而一雙靜脈曲張保健襪則幾十到數百不等。同樣的產品,在被冠以健康的概念之后,其銷量和收益均獲得了豐收。
龐大的中國市場
如今,大健康概念正演得如火如荼,涵蓋著人們的衣食住行與傳統的健康產業相比,大健康產業提供的不單是產品,而是健康生活解決方案,進而創造更大的商機。大健康產業包括醫藥保健產品、營養保健食品、醫療保健器械、休閑保健服務、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因此,有眾多產業鏈搭上了大健康的順風車。
據統計,在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中,醫藥保健是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五個行業之一,保健食品銷售額年增長超過13%。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產業相關股票市值約占總市值的13%。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公布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標準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醫院診斷患各種疾病的人占總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
目前,中國健康產業的年收益僅為5,500億人民幣,健康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僅有4-5%,低于世界許多國家,因此也是巨大發展的潛力所在。在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世界關注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圍內的“大健康”產業發展迅速,中國市場則蘊含著更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侵襲、亞健康狀態的蔓延、老齡化的加速、養生理念的培育、家庭收入的增加,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成為大健康產業重要的戰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嗅覺靈敏的傳統制藥企業,已在大健康產業領域小有成就。在藥企進軍大健康的浪潮中,云南白藥(000538,股吧)、廣藥集團等藥企紛紛開發功能型飲料、藥妝、保健品等帶有大健康屬性的消費品。
事實上,早在云南白藥牙膏上市之初,云南白藥集團已成功試水,目前云南白藥已涉足洗發水養元青、護膚品千草堂、母嬰產品及女性個人護理產品。云南白藥提出了“新白藥、大健康”戰略,以“藥”為根本,形成了以藥品為核心,相關多元化健康產品并舉發展的格局。廣藥集團官方數據也顯示,按照快消口徑統計,去年王老吉涼茶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50億元。白云山(600332,股吧)中報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的總資產為22.36億元,實現凈利潤1.32億元。
全球化市場研究咨詢公司英敏特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超過39%的消費者聲稱值得為能幫助改善健康的產品和服務花費更多,如付費的健康監控應用程序。這意味著智能化、健康化產品會迎來更廣闊的市場。該報告指出,不管在哪個品類,消費者都希望使用能提供便捷或增強健康意識的產品和服務,這兩個訴求也與目前聯網設備市場的發展緊密切合。
“中國消費者擔心污染對健康包括對皮膚的影響”,英敏特報告指出,有40%的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在能保護他們免受環境污染的產品上,同時,至少四分之一的女性消費者表示會在購買身體或手部護理產品時關注抗過敏、治療、舒緩和抗菌等關鍵詞。由此,“我們可能會看到美容行業內如護膚、護發等產品中針對PM2.5訴求的體現。”
該報告還指出,在食品與飲料行業中,有排毒功效的成分將增多,企業通過強調原產地來突出產品“無污染”的品質。各行業也會出現更多抗污染的穿戴設備、衣服、環保建筑材料及低耗能產品,其中低能耗汽車也將繼續得到更多關注。
三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金寶表示,健康產業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戰國天下
然而,當大健康的概念愈演愈烈時,其背后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經常會有人向我推薦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產品,有吃的,有用的,包括牙刷、枕頭等一些細微用品。據他們闡述,功能堪比仙丹妙藥,價格當然也不菲。但我總是不放心,這個東西究竟有沒有功效,功效是不是如他們所說般奇妙我還是打了一個問號。孩子患有螨蟲、螨塵過敏,我聽信朋友的推薦,買了全套的防螨床品,結果孩子照樣不見好。我也不知道是產品的功能被夸大,還是我的防螨工作做得不徹底。用的東西不好,我還能接受,如果是吃的東西宣傳有水分,就太可怕了。”北京的楊女士告訴《中國新時代》。
保健食品廣東標點資訊集團總經理黃澤骎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對大健康產業影響巨大。尤其是意見稿對保健食品的六條新規定,如普通食品不得以片劑、膠囊、口服液等形態出現;未獲得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食品更不得在標簽、說明書上聲稱保健功能;保健食品說明書和標簽中不得標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的內容。除了對食品形態進行限制,《征求意見稿》還規定,不得生產、經營和進口貼牌保健食品。”
黃澤骎認為,盡管新規尚未正式出臺,但從生產、經營多個環節杜絕保健食品貼牌的政策方向來看,行業大洗牌在所難免。目前,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約2,800億元,其中30-40%來源于貼牌產品。取消貼牌生產,對行業沖擊力很大。“新規出臺后,藥店經營的保健食品品類和品牌將會發生變化,特別對于那些追求高毛利率、引進貼牌保健食品或非品牌小廠產品的藥店影響會很大。”
而另一方面,保健器械也同樣令人擔憂,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調查中心副研究員雷開春表示,由于沒有界定標準,也沒有注冊部門,目前生產“保健器械”的門檻非常低,只需通過安全認證即可,剩下的都靠營銷噱頭,廠商往往利用規則漏洞,突出醫療保健功能,讓無知消費者上當受騙。
事實上,有很多保健類產品(包括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等)在普通的超市、母嬰店、網店均有銷售,而消費者很難辨別出其功能性的真偽。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表示,“目前,國家對藥品的銷售監管比較嚴厲,而對于健康類產品的銷售要求卻缺少規定。健康類產品(包括保健食品、消毒產品等)并沒有要求需要區別于普通日用產品,因此導致了在母嬰店、超市、便利店和大批個人網店大肆售賣健康類產品的現象。此現象不利于健康類產品的監管,給消費者帶來不少隱患。鑒于此,我覺得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健康類產品銷售的經營要求。健康類產品必須獲得相關經營資質。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不能在母嬰店、超市、便利店以及未取得網上售藥許可證的網店銷售,應在專業店銷售。”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首席代表胡援東表示,一個地區發展國際健康養生產業的必要條件包括實力、能力、活力、潛力、魅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改變了資源轉移和獲取的方式,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但機遇與挑戰共存,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大健康產業時代發展,還要面臨很大的考驗,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與健全的監管機制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 馬云,健康產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