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 直銷企業應做“德治”典范
熱直銷網快訊: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的的重要論述之一。為此,《決定》提出,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直銷企業既是企業公民,又是社會主體,在尊法守法、依法治企的同時,理應在“德治”上下功夫,做“德治”的典范。
《決定》將“法治”與“德治”相提并論,提出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這體現了高超的治國理政智慧。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浩劫而生生不息,與其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完善的道德體系有著極大的關系。優秀的傳統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完善的道德體系則維系了中華民族的血脈。11月1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時談到,要了解今天的中國、預測明天的中國,必須了解中國的過去,了解中國的文化。當代中國人的思維,中國政府的治國方略,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這些平實的語言,對我們理解 《決定》的“法”“德”并治很有幫助。結合直銷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我們更有必要強調直銷企業“德治”的重要性。
“德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們不妨到兩個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村鎮去看一看。一個是福建省閩西山區連城縣宣和鄉培田古村。培田古村,被譽為“福建省民居第一村”,是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迄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在這座古村里,有一個衍慶堂,為吳家總宗祠。衍慶堂里有一副對聯:“遵孔圣遺書修齊治平自誠正伊始;守孟氏家法仁義禮智以孝悌為先。”將誠正與孝悌作為家訓供后世記取。在衍慶堂進門后的一面墻上,寫有一個大大的“孝”字,這個“孝”字的頂部寫的很有特點,既像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阿婆,又像一個猴子。后人演繹這個“孝”字是人畜的試金石、分水嶺。行孝即為人,不孝則為畜。這更是以形象的筆法,強調“孝”的重要性。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培田古村30幢大宅、21座祠堂、6處書院、1條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處庵廟道觀歷數百年而保存完整、傳承至今,與誠正、孝忠等傳統道德基因的代代相承不無關系。
另一個古村鎮是位于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的青巖古鎮。青巖古鎮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立,迄今也有600多年的歷史。青巖古鎮的明清古建筑同樣交錯密布,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還有8座石碑坊現存3坊。在這些古建筑中,我們再次看到了“孝”的印記。其中定廣門外的“周王氏媳婦劉氏節孝坊”,由整石雕刻而成,立意獨創,表彰的是清人周朝忠的妻子周王氏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成人、其媳婦劉氏又將婆婆侍奉至耄耋之年的事跡。位于青巖古鎮北明清街終端的龍泉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其戲樓前檐上保存了一套完整的木雕藝術珍品,講述的則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
厚德載物。“孝”只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組成部分之一,包括仁、義、忠、勇、禮、善等在內的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底蘊豐厚。注入了“德”的力量,窮鄉僻壤能譜寫傳奇;同樣,注入了“德”的力量,企業也能贏得員工、消費者的信任。隆力奇近年來以“倡孝修德,孝行天下”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為企業增加了一定的美譽度;南京中脈開展“做善舉、記德行,爭當孝德人”活動,要求員工回家時一定要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金日集團成立廈門慈善總會金日心基金,斥巨資幫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及其他弱勢群體。這些都是企業“德治”的具體體現。德,凝聚了員工的心;同樣,也感動了消費者的心。
將企業發展與道德建設并重,將守法經營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直銷企業必會摸索出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發展和治理之道。這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也注定是一條驚喜不斷的道路。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