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行業妖魔化背后如何步向正規?
從2014年開年至今,直銷企業就陷入了一個“曝光門”,尤其從四月開始,不但曝光頻率大大增加,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這其中除部分是因為主管部門查處而被曝光外,越來越多的媒體也參與到對直銷企業的調查曝光之中,其中不乏國字號媒體。
據統計發現,今年至今拿牌的直銷企業幾乎無一幸免于難,如此大的規模和陣仗,直銷企業被不斷的“妖魔化”,非法傳銷、違反條例、夸大宣傳等均是直擊直銷企業不合規。若是單有一家被媒體曝光,我們可以說是這家企業沒有做好,但就現有形勢看來直銷企業的曝光已經涉及到了整個行業內部,讓眾人不禁直銷企業以后出路在哪里?被“妖魔化”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是不是另有隱情?
直銷傳銷“傻傻分不清楚”
近日來有一篇報道統計稱“中國十大騙子產業”傳銷騙子一年非法獲利500億元居于榜首,報道一經刊出引得數十家媒體爭相轉載,傳銷成了名符其實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據調查,在直銷行業公眾形象高峰論壇上發布的一個《輿情報告》就明確表明直至2014年5月份都還有近265萬的網民認為直銷是非法的,而對于直銷企業的了解還僅僅只停留在安利、雅芳等幾家固定的企業上面。民眾對直銷和傳銷的概念區分并不明晰,也造成了傳銷的負面同樣歸類于直銷行業之上,這也就無形之中加劇了群眾對于直銷行業的誤解。
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
媒體曝光直銷行業不合規,重點集中在《直銷管理條例》中對直銷企業的約束力,中間包括跨區域銷售、夸大宣傳、銷售超出審批的產品等幾個方面。這里就涉及到了直銷的市場經營與法律法規的一些矛盾和難以規避“灰色地帶”。在直銷的全球市場,是認可和接受傳銷的多層次銷售模式的,但是在中國人們是只接受單層次的直銷模式。隨著直銷教育中心為直銷行業制定標準的同時也相對直銷企業進行變通,會采用直銷員、經銷商、連鎖權益店鋪三結合的模式,并獲得了主管部門的認定。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在實際操作中,直銷員、經銷商、連鎖權益店鋪三個渠道往往會出現交差,這就讓媒體的曝光像一柄長期懸在頭上的達克摩斯之劍,隨時都有砍下的危險并且砍在誰的腦袋上都不會砍錯。這也成了直銷企業為什么涉嫌傳銷最主要的原因。
- 直銷,直銷行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