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有機化妝品被指名過其實 違規宣傳仍在生產
柏氏“有機”化妝品仍在生產被指“名過其實”
黃榮
如今,不少化妝品企業紛紛打出“有機”概念,各大電視臺的廣告上也充斥著一干“有機”化妝品。然而,于2014年4月1日起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目錄中顯示化妝品并不包含在內。也就是說,市場上打著“有機”旗號的化妝品均涉嫌“違規宣傳”,而“有機”化妝品這一說法也不被權威部門認可。
可近日記者在聚美優品上輸入“有機”化妝品時,卻發現仍有30個商品在打著“有機”的稱號。當記者以購買者身份詢問柏氏一家成都網上專賣店時,其負責人表示,“柏氏有機化妝品在全國各地專賣店仍有售。”與此同時,他還稱,柏氏目前是根據功效來確定“有機”化妝品,目前柏氏的網上專賣店可購買到柏氏有機植物系列各類產品。
網店仍售“有機”化妝品
柏氏、花肌粹、諾麗蘿莉、 草源等多款化妝品此前均被銷售商家打上“有機”的旗號。雖說國家質檢總局已出臺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受電視廣告的影響,仍在追“有機”化妝品。“‘有機’化妝品據說對皮膚沒有任何刺激,所以我更青睞于她。”一位85后女性消費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她已經使用“有機”化妝品兩年多了。
不過,當《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出臺后,不少化妝品企業已經叫停了在各大電視臺的廣告。然而,記者日前在天貓[微博]上也發現,一家廣州興美化妝品專營店也出售柏氏有機化妝品,一款亮白精華霜售價為102元,而其產品介紹中還宣稱柏氏為“有機植物大師”。但柏氏天貓旗艦店客服人員卻告訴記者,“柏氏‘有機’化妝品日前已經下架。”
據記者調查了解,一家成都的柏氏專賣店仍有柏氏的有機植物系列在出售。在這家柏氏網上專賣店上,記者注意到,一款柏氏的有機美白套裝售價在400元左右,價格相比其他國產化妝品顯然要高出不少。其宣稱柏氏有機化妝品不含化學成分,對皮膚的刺激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當記者詢問柏氏有關負責人時,其表示并不知情。
目前柏氏的專賣店目前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記者致電柏氏的生產廠家香港彭氏集團大陸總部,其有關負責人表示,柏氏“有機”化妝品仍在生產,全國各地也有代理商預定。據其負責人介紹,彭氏集團生產的第一品牌即為“柏氏”,另外還生產“白皙”“純新”等品牌。
其實,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有機產品需要經過有資質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以后,才能標注有機認證的標志,而在商家貼出的產品樣本及包裝上,目前消費者是不可能找到有機認證類標志的。據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介紹,我國目前尚無有機化妝品的認證機構,也沒有統一的認證標志,所以柏氏目前市場上售賣的有機化妝品更多是“名過其實”。
“一些化妝品打著‘有機’的旗號,一方面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借著有機的名號能夠提高產品的價格,獲得更多的收益。”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告訴記者。
但對于柏氏等化妝品品牌而言,由于疏于管理,所謂的“有機”化妝品仍在電商市場上橫行,其無作為也讓“有機”化妝品的前路更加迷茫,看來柏氏在全國范圍內的“打假”必須提上日程。
“有機”概念誤導消費者
“現如今包裝化妝品,一定要有一個噱頭,而近幾年環保風尚的流行,有機概念的化妝品會增加化妝品安全的可信度,所以冠上這個名頭利于吸引消費者注意。”常軼智表示,化妝品保存期長,必定要添加防腐劑或其他化學成分,一般化妝品里含有甘油、凡士林、硅、礦物質等,不可能是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妝品只是一種營銷噱頭。
“對于‘有機’化妝品來說,不僅僅意味著其蘊含天然植物成分,更意味著這些植物成分來自于哪一片土壤,是如何耕種出來,又是如何制成護膚品的。”常軼智告訴記者。
當記者問柏氏網上專賣店負責人,柏氏“有機”化妝品與普通化妝品有何不同時,他告訴記者,柏氏“有機”化妝品只是在成分和原材料上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在天貓上,雖然柏氏有機化妝品沒有明目張膽的售賣,但記者發現,一家柏氏麥莎專賣店雖在首頁上沒有打“有機”稱號,但卻在產品名稱中仍稱其產品為“有機”。對此,記者向此柏氏銷售人員詢問,其表示并不清楚。
對于化妝品而言,要保證原料種植土壤不使用化肥、整個生產過程不用農藥或者添加劑,這在國內市場幾乎很難實現。谷俊分析指出,“目前一些品牌只側重于‘有機’化妝品概念的炒作宣傳,對于原料生態產業鏈的建立和尋找卻進展不大,加之消費者對真偽‘有機’化妝品的難以識別,所以誤導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谷俊告訴記者,其實國內化妝品企業遠沒有達到“有機”的高要求,而世界上目前能達到“有機”化妝品的企業也少之又少,柏氏自然也不例外。
但問題的關鍵還在于,目前我國尚無有機化妝品的具體標準,對化妝品只有特殊用途化妝品和一般用途化妝品之分,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有機產品國標》里也并無“有機”化妝品的分類說法。
“由于國內沒有出臺‘有機’化妝品的相關標準,不認證‘有機’化妝品也是國家監管部門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在谷俊看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對“有機”化妝品不認證就意味著不承認國內化妝品企業能生產出“有機”化妝品,因為“有機”化妝品的規格很高,國內日化企業遠沒有達到相關的要求。如此看來,“有機”兩個字可不是隨便能用的,柏氏在渠道管控上問題頗多。
“出臺相關標準的目的只是讓化妝品企業執行,對于消費者來說卻不會把目光聚焦在標準上。這就好比藥妝,目前國內有幾種說法,第一是含有醫藥成分的化妝品就叫藥妝;第二是由醫藥公司生產的化妝品稱之為藥妝。但國內也沒有明確的標準何為藥妝,不支持、不認證,市場反而不會那么亂。這是國家監管部門從源頭上遏制有機化妝品不得已的做法,實際上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谷俊認為。
“雖說有機化妝品只是一種營銷噱頭,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消費者深層次的需求。”常軼智認為,對于目前市場上打擦邊球的有機化妝品而言,消費者并無抵抗力,價高而質劣的有機化妝品將仍會在各種渠道銷售。
- 柏氏,化妝品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