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數天托管80余家醫院藥房 “南藥模式”爭議未止
熱直銷網快訊:2月10日,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在回應“藥房托管”現象時表示:“部分地區將藥房從門診剝離這一現象,對于切斷醫療衛生人員和藥品之間的直接利益關系將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針對近期“火爆”的藥房托管,官方首次作出回應。
2月11日晚,康美藥業(600518)公告稱,與遼寧中醫藥大學、本溪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托管遼寧中醫藥大學直屬的4家和遼寧省中醫醫療集團所屬的22家醫院的中醫藥房。
這已經是馬年新春以來,康美藥業第四次宣布托管藥房了。1月31日、2月8日、2月11日,康美藥業分別披露了三批共55家醫院的藥房托管工作,覆蓋范圍涉及廣東惠來、普寧、吉林通化。加上遼寧這次的26家醫院,康美幾天之內已經托管下80多家醫院的藥房。
除了廣東的10家托管藥房披露了托管細節之外,康美藥業托管的其他藥房均未明確具體的托管模式。2月11日,康美藥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表示:“藥房托管相當復雜,專門負責此事的副總還沒來得及在內部做培訓,因此不了解具體細節。”
康美藥業下這盤棋,圖謀什么?
此前廣東省內國企、民企、外企紛紛涉足藥房托管,路徑直指“減少醫院中間環節和降低醫藥成本”。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托管玄機
以目前藥品普遍的購銷價差計算,康美所獲得價差少則20%,多則可能達到90%。
康美藥業托管80多家醫院藥房,其實有規律可循。
國信證券2月10日分析報告指出:康美藥業在整合中藥材一體化產業鏈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與政府資源,為公司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創造眾多機會。”
廣東普寧、遼寧通化分別是康美藥業的總部所在地和新開河公司的所在地,這使得康美在兩地托管醫院頗為順利。
康美藥業將觸角伸到外地醫院之前,該地一些領導均會到康美總部進行會晤。收購梅河口三家醫院之前的2013年5月14日,梅河口副市長張紅衛到康美總部調研;和遼寧合作之前,遼寧本溪市市長高宏彬今年1月24日考察過康美總部。
如果這一規律成立,那康美下一個目標可能是山西永濟:1月11日,山西永濟市市長廉廣鋒調研了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托管的藥房質地并不算好。根據公告披露的信息,惠來縣人民醫院2013年收入1.1億元;普寧4家醫院2013年收入約為12億元,另外5家鎮衛生院收入較少;通化45家醫院2013年收入20億元左右;遼寧26家醫院收入數據未披露。
按照“藥品收入占醫院總收入45%”的比例計算,康美藥業三批所托管的55個藥房每年銷售額在15億元左右。如果均按照普寧的托管模式,“藥品從倉庫領入藥房即視為醫院確認購入,醫院按實際領取藥品數量和價格結算給公司”,康美藥業將占有藥品批發價和銷售價之間所有的價差。
以目前藥品普遍的購銷價差計算,康美所獲得價差少則20%,多則可能達到90%。這部分價差如何在康美藥業和醫院之間分配,公司方面并未回應。
醫藥行業多位專家對藥房托管頗有微詞。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曾在2013年9月11日的《南方日報》上撰文指出:藥房托管,其實是從“公平”腐敗走向壟斷腐敗,根本不是醫藥分業的改革方向。
廖新波發出此言論的背景是2013年6月份開始的廣東藥房托管潮。 去年全年,廣東省內國企、民企、外企紛紛興起藥房托管熱,華潤、國藥、康美、美國康德樂等公司紛紛涉足,打出的旗號都是“減少醫院中間環節和降低醫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