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活立木傳銷公司集資詐騙近7億元
熱直銷網快訊:曾有被傳銷組織欺騙經歷的李宏和李萍合伙成立公司,以投資“低碳大廈”為由,通過傳銷的方式非法吸取公眾存款。公司利用上線投資人發展下線投資人獲得提成的方式,非法集資6億9千多萬元,詐騙11364人次,涉及全國28個省市。去年6月,天津市一中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李宏和李萍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日前,運營總監高某被北京市門頭溝區檢察院批準逮捕。
注冊公司
號稱投50億實際一分沒掏
今年53歲的李宏是天津人,2010年他通過朋友認識了49歲的李萍。二人都有過被傳銷公司欺騙的經歷,于是兩人聚在一起,想著按“套路”開家公司撈一筆。2010年,李宏和李萍通過新聞了解到,未來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于家堡將有大的發展,二人認為這是商機。
李宏先后在天津市公安局南開分局、天津市工商局某分所工作,憑借經驗,他很快以合伙的方式與李萍成立了天津活立木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伙企業(以下簡稱活立木企業),并拿到企業注冊材料。該企業號稱注冊資本50億元,其中執行事務合伙人李宏認繳出資30億元,李萍認繳出資20億元,但實際上二人一分錢都未出。
2010年6月,二人聘用楊玉玲、胡定宇等人為市場部副總經理,負責企業的運作及融資宣傳。在活立木成立之后,二人利用投資人對注冊資本即為實繳注冊資金的誤解,故意夸大宣傳企業資本規模,虛構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中心的“低碳大廈”項目,借股權融資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及宣傳冊向社會宣傳。
隨后,二人還找人制作公司網站,并制作了大量活立木企業宣傳冊,編造李宏具有國外金融行業高級管理工作資歷和經驗的虛假信息。為了逃避檢查,活立木企業租用在美國的IP服務器運營網站。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活立木企業虛構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實驗區籌建國家級林產業交易大廈的“低碳大廈”項目,借股權融資的形式進行宣傳公開募集資金。
運作內幕
1設多檔投資額按月返高息
據承辦此案的執法人員介紹,李宏和李萍在無任何經營項目的情況下,指定下屬按照活立木企業網站及宣傳冊的內容,向投資人進行融資宣傳,以活立木企業的名義與投資人簽訂融資合同,設定投資額為人民幣2萬元至50萬元的五檔數十級不等的投資數額,投資期限為3個月、7個月、13個月。按月返還相應3%、7%或9%的高息。同時將投資人按照投資額多少劃成不同層級,然后轉成推薦人再介紹新投資人,并根據新投資人的投資額返還傭金。
憑借著項目的推廣和高額利益的誘惑,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的項目土地還沒有掛牌,活立木企業就吸納了3億多元的資金。
2“私人訂制”吸金交易系統
警方還從活立木企業網站上發現了該企業所制作的“吸攬資金交易系統”,該系統顯示發展投資人達到較大規模的人稱為客戶服務中心,其下線即發展投資人規模較小的成為推薦人,推薦人下線為投資人。投資人投資后,系統根據其所屬的上線,以及投資所達到的規模數額,按照事先設定的程序自動生成獎金記入投資人上線的客戶服務中心和推薦人相應賬戶。
3營運總監發展千余名下線
高某今年55歲,是本市門頭溝區一名退休職工,她通過中間人介紹先后向活立木企業投資11萬元,成為該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網絡系統第三級營運總監,即推薦人。之后,高某以投資建設“低碳大廈”有高額利息為名,先后推薦喬某等多位朋友入股投資,朋友又介紹其他人投資,由此發展下線。截至發案時,網絡系統顯示,高某一人就發展出下線1000余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5000萬元。
資金鏈斷裂
2億多元無法返還
2011年初,活立木企業用融資款3000余萬購買房產、奔馳轎車等,但公司以下家養上家的傳銷模式最終還是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據統計,截至活立木資金被依法凍結,警方共追繳李宏等涉案人員銀行賬戶存款1億8千余萬元及汽車等部分財物。
據介紹,集資款除部分用于活立木企業租房、購買房產和高級轎車,以及發工資和員工提成外,造成投資人2億1千余萬元不能返還。2011年3月,根據群眾的舉報,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經偵支隊開始對活立木企業進行調查,很快李宏等人相繼被抓獲歸案。隨后司法會計經鑒定后出具報告,該企業認繳資金50億元,但實繳出資額為零元。
2012年4月27日,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經偵支隊向門頭溝警方轉交嫌疑人高某的涉案線索,2012年5月30日,高某被傳喚到案。
警方經調查確認,自活立木企業成立之后,除了租賃寫字樓外,再無其他經營活動。
講述
“副總的工作就是接待投資人”
今年53歲的李宏是天津人,大專文化程度,為了包裝活立木企業的背景,他在自己的網站上編寫自己高學歷和高收入的背景。活立木企業網站上對他的介紹為“放棄在美國的高薪、房子和車子,依然回國投入到PE(私募股權投資),目前失業。”而在到案后他承認簡歷中的描述都是虛構,真實情況是他只在美國呆過一年的時間。
據李宏供述,公司通過員工的朋友及親戚介紹宣傳的方式發展投資人,被招攬來的投資人還可以登錄公司網站了解相關情況。“公司的幾位副總平時的工作就是接待投資人及網上解答,投資人通過咨詢、上網等方式了解相關投資信息后,有的直接到公司交款,有的通過匯款方式交款。”李宏說。
李宏也承認,該企業沒有任何收益,只是用后面投資人的錢返還前期投資人的本金及收益。李宏還交代,自從活立木企業成立后,他曾頻繁帶客人到于家堡金融區參觀,并多次了解區內地塊投資事宜,但相關單位認為活立木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始終沒有把該企業列入談判對象。
“投資人啥都不懂只關心獲多少利”
活立木的另一合伙人李萍供述,想要參與活立木的投資必須有上線,如果投資人沒有上線,就由自己指定上線,上線按照投資人投資客的8%至18%獲得獎勵。她日常發給手下工資每個月2000多元,獎金5000多元,此外公司還派給每個人每月租房的錢2000多元。
對于為什么能募集到大額資金,李萍認為除有具體的投資項目外,“多數投資人啥都不懂,只關心投錢后能獲得多少利,如何收回本金。”李萍說,大多數投資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私募股權基金,這些人也很少咨詢這個問題。
進展
構成集資詐騙罪兩人分別獲死緩
公訴機關認為,活立木企業為達到公開募集資金的目的,編織了較為嚴密的會員組織結構,通過傳銷的方式非法集資,涉及全國28個省市,11364人次,案發后經我國司法會計鑒定,活立木企業累計集資詐騙人民幣6億9千多萬元。其中用于返還投資人本金2700余萬元,支付投資高息和推薦人提成共2億六千多萬元。實際集資詐騙額達人民幣3億9千多萬元。李宏、李萍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的方法非法集資,且數額特別巨大。
去年6月6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該案。法院認為,被告人李宏和李萍經預謀成立天津活立木企業后,聘用多人對企業融資進行宣傳,在無任何資質的情況下,偽造李宏曾在國外從事金融行業高級管理等工作資歷和經驗,虛構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中心的“低碳大廈”項目,借股權融資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及宣傳冊向社會宣傳,以向投資人承諾固定的高息回報及向推薦人發放高額獎金為誘餌,通過傳銷方式進行非法集資達數億元,數額屬于特別巨大,使眾多存款人財產損失。
法院對活立木公司主要涉案人作出一審判決,李宏因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李萍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目前,營運總監高某已被門頭溝檢察院批準逮捕,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