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銷高速“狂奔” 市場規模近1700億
熱直銷網快訊:近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直銷法規演變及監管研討會舉行。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越南以及臺灣地區直銷行業的專家、政府監管部門的官員,與中國專家學者一起探討研究直銷監管的有效方法,借鑒海外防范金字塔欺詐的經驗。安利、寶健、康寶萊、玫琳凱等十幾家知名直銷公司的“大佬”們也都被請來參加此次研討會。
直銷市場規模達到1696.8億元
直銷是一個舶來品,它起源于美國,通常是指獨立的營銷人員在固定的經營場所之外以面對面的方式向顧客出售產品以及服務。20世紀90年代,直銷被引入我國。
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雨本認為,直銷至少包含以下三層意思:無店鋪,即不在傳統意義上的賣場銷售;產品到消費終端的直接性;以產品為紐帶的人與人的直接性。
自2005年8月10日《直銷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在開放直銷行業方面取得了穩步進展。截至2013年8月,我國商務部向37家企業頒發了直銷經營許可。2012年我國直銷市場規模達到1696.8億元人民幣,比2011年的1400億元增長了296.8億元,增長速度為21.2%。2013年,我國直銷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直銷模式進入中國市場后成長迅速,尤其是政府通過政策引導,促使直銷行業朝著穩健良性的方向前進。
金字塔欺詐涉及金額超千億
近年來,中國市場上金字塔欺詐行為有越來越嚴重的跡象。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統計,金字塔欺詐涉及的資金累計應超過千億元。由于相關法律建設滯后,正常的直銷不勝其擾。
1997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傳銷管理辦法》,1998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的通知》,其中提到,傳銷經營已大量演變成國際社會所普遍禁止的“老鼠會”和“金字塔欺詐”。
在王雨本看來大致有兩個:一是直銷行業的發展需要規范,且有WTO開放承諾;二是金字塔欺詐行為的猖獗需要禁止。
金字塔欺詐往往借助多層次傳銷的外衣行欺詐之實。
不僅是我國,全球大多國家均明令禁止金字塔式欺詐。措詞雖然有所不同,但都包含重要的核心觀念:金字塔式欺詐是由新加入者(新下線)付費(入會費),以取得未來獲利機會的一種架構組織,但是其獲利機會卻須由該加入者(其前或其后之加入者)再介紹更多人加入這個組織,而非銷售商品給消費者而來。
讓直銷業界感到困惑的是,由于直銷、傳銷和金字塔欺詐的界限不清,在實際運作中如何辨別讓人很為難。與會直銷企業建議主管部門向公眾進行操作簡單的普及性教育,讓公眾對金字塔欺詐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玉勝認為,金字塔欺詐與直銷最重要的差別是:金字塔欺詐主要是金錢游戲,而直銷主要是為了銷售產品給消費者。
此外,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凱湘認為,對金字塔欺詐的行業監管要依靠執法者的有效打擊,更應加強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中國,直銷與非法傳銷的區分始終是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會專家表示,直銷與非法傳銷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辨別:第一,收不收入門費,非法傳銷都會收取高昂的入門費,而直銷是不收入門費的;第二,能不能自由退出和退貨,非法傳銷都是禁止退出和退貨的,而直銷企業都有完善的退出和退貨制度;第三,是不是以拉人頭來計算銷售人員的業績,非法傳銷是單純以拉人頭來取得收入的,而直銷是以直銷員銷售產品的業績來計算收入的。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孫選中教授認為,直銷是最有效的銷售方式,直銷員所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直銷業靈活的就業方式以及直銷培訓所帶來的直銷員素質整體提升,都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