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網絡化 防止“被”網絡傳銷
最近一段時間,寧波市警方在多個縣(市)區連續搗毀傳銷窩點,解救了不少被困人員。調查中,多數人表示是被網友騙過來落入陷阱的。
多個傳銷窩點被搗毀
前不久,寧波奉化大橋派出所接到外省群眾報警,稱他們的親人在奉化“失蹤”了,懷疑被傳銷人員控制了。派出所立即派出警員對轄區進行了全方位排摸,最后確定了11個可疑場所。在隨后的突擊行動中,警方一舉端掉了6個傳銷窩點,解救受害人員39人。
無獨有偶,警方還在余姚、杭州灣新區等地搗毀了數個傳銷窩點。
民警說,在這些破獲的傳銷案件中,傳銷組織往往打著高科技公司的旗號,以開展業務、發展會員之名行傳銷之實。而這些受害者來自全國各地,大部分為90后,涉世未深,被傳銷組織成員以“談戀愛”、“幫助找工作”等名義,通過QQ、微信等騙來。
傳銷正在向網絡化發展
隨著打擊力度加大,傳銷這一屢打不絕的“幽靈”紛紛披上各式“馬甲”,企圖引誘更多人陷入騙局。與傳統的參與者“趴地鋪”、“吃大鍋飯”進行“創業”的傳銷方式相比,如今以“純資本”運作為噱頭,披上“網絡馬甲”,掛上“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股權投資”等頭銜的傳銷更令人防不勝防。以前傳銷案涉案金額有兩三億元就是特大案件,現在網絡傳銷動輒幾十億甚至幾百億元,使得更多家庭傾家蕩產。
民警舉例說,在網絡上常能看到這樣的小廣告:“點擊鼠標,月入10萬!”“足不出戶讓你成為富翁!”“購物返還,還能掙錢!”“打游戲也能掙大錢!”……其實,這極有可能是傳銷組織利用網絡編織的吸金陷阱。“中國百業聯盟”網絡傳銷案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以高額傭金、獎金引誘會員,涉案金額37億多元,受騙群眾近5萬人。
如何防止“被”網絡傳銷
網絡傳銷之所以成為新型傳銷的重要形式,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但不管傳銷組織怎么偽裝,仍然會有破綻。
無論是傳統傳銷還是網絡傳銷,其“商品”的價格往往是嚴重背離實際價值的,有些傳銷組織提供的“商品”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所謂的“服務項目”也純屬虛構。同時,傳銷組織往往通過招攬成員獲得的“人頭費”來進行斂財。網絡傳銷雖然手段隱蔽,但其拉人入會、繳納會費、發展下線的模式沒有本質變化。
所以,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不要盲目相信“電腦前喝著咖啡就能快速致富”、“4年實現20年人生夢想”這一類虛假口號。在網絡上接收到“創業”信息時,應該保持清醒。如發現疑似傳銷組織招攬成員,要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避免更多人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