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希冀與中國一同進步
熱直銷網快訊:作為一家在美國上市將近20年的跨國企業,如新集團始終看好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全局,堅信中國必將在未來的30年里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功。同時,期待著從中國新一輪改革進程中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http://img2.hotds.com/news/36/7b/8B882B2496A7969FBC6206B1E7113C67.jpg)
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總量增長142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變為“世界引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79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9.8%,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只有2.8%。但是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面臨快速增長的瓶頸,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哪里?這個問題引起了經濟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特別關注中國經濟改革的美國如新企業集團大中華區業務支持及法規副總裁李潮東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對記者談了他的看法。
李潮東表示,35年前的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35年來,中國政府毫不動搖地堅持實行這項基本國策,促進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經濟成長的奇跡。中國社會在經濟、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個方面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變化,經濟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4%,2012年達到2456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5%,2012年達到7917元。毫無疑問,這些成就的取得,中國依靠的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巨大的廉價勞動力這兩大紅利。35年后的今天,較低、較淺層次的改革以及粗放型的勞動力已經不僅在數量上、更在質量上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這就成了十八屆三中會的核心議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并列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凸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將改革帶進了深水區,使中國面臨以往未曾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三中全會的公報,明確指明了中國已經再次站在了一個歷史新起點,新一輪改革也將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重點和特點。我們注意到,今年的三中全會確定了未來20年乃至30年的發展方向、思路和結構,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總任務。在我看來,如果說,過去35年的高速發展,是得益于改革和人口雙重紅利,其中尤其是人口紅利;那么,在以后的20年甚至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將依然得益于改革和人口這雙重紅利。當然,由全面深化改革而來的紅利,將愈來愈凸顯其重要性。有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人口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個觀點我不能茍同。在我看來,對于一個經濟總量占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大約50%的經濟體而言,人口紅利仍將為中國未來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同于過去35年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未來30年的發展中,中國人口紅利的作用和影響力會逐漸減少,而深層次改革的紅利將不斷加大,這凸顯了中央在這屆三中全會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主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但是,如上所述,我們依然不能忽視人口紅利對于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未來中國城鎮化水平的初步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60%左右;到2030年,將會達到66%左右。現在中國有2億人進城了,到2030年的未來約20年里,我國有3億人口等待“進城”,成為城鎮人口。未來30年,隨著農村人口不斷進入城市,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將不斷加快,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紅利會依然存在,而人口紅利的結構則將發生變化。未來的人口紅利會從過去35年那種廉價的、勞動密集型及粗放型的勞動力向經過專業培訓的、高素質的、能夠適應未來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所需要的人才型勞動力轉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近700萬人,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學生,今年會有超過300萬的大學生不能初次就業。2012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不足40%這個事實,正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巨大,但缺乏的是適應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人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之前發布的一份報告《35億人的工作、薪資和技能》預測,到2020年,全球高技能勞動力的潛在短缺量約為3800萬至4000萬,發達經濟體為1600萬至1800萬。其余約2300萬的缺口將出現在中國,約占全國需求量的16%。中國在未來10至20年將面臨著高技能勞動力短缺的困境。
作為一家在美國上市將近20年的跨國企業,我們始終看好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全局,堅信中國30多年來走過了一條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之路。我們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道路和方針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如新集團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并將一如既往地參與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進程,也期待從深化改革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新集團將持續為中國勞動力市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李潮東最后表示,“作為一個跨國企業,我們應該為中國過去35年的成就而喝彩,應該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國堅持深化改革,中國必將在未來的30年里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功。我們期待著從中國新一輪改革進程中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與中國一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