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另類變形騙局 傳銷電商放眼微營銷
在微博、微信“大號”的商業價值逐步體現的同時,騷擾也隨之而來。一位知名互聯網分析人士日前透露,現在每天都會接到數十封私信或留言,邀請其擔任“華北區總代理”等職務,“無需進行商業買賣,僅出售代理權就可以賺錢”。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此前被公安機關定性為傳銷組織的“太平洋直購網”模式類似。北京商報記者同時發現,這些網站多數擁有十余個“資質認證”,但點擊會發現,不少認證鏈接并未跳轉,而是站內圖片。
宣傳唬人 資質存疑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搜索發現,微博上有不少大V認證的電商,相關人士爆料,電商圈子內有不少公司正以開展各種新型電商模式做宣傳,以此為借口誘導消費者入費加盟,一些企業甚至已形成一定規模。有部分公司更是打出要超越淘寶、京東、凡客等大型電商的招牌,信誓旦旦要成為電商行業的領軍企業。據了解,的確存在非正規網站借電商大旗招搖撞騙,使加盟商與網購者的血汗錢付諸東流,而受害者由于對電商行業不甚了解,事故發生后往往投訴無門,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自認倒霉。
這一現象已在微博上引發業界爭議,有人認為這純粹是你情我愿的加盟事宜;有人直斥此類夸張行徑為電商傳銷,有不少家庭已深受其害;還有人認為這種夸夸其談的承諾無法帶來宣傳中的巨大收益,因此涉嫌虛假宣傳。
記者點擊一家網站頁面后發現,為證明經營資質,網頁下方懸掛著多個相關資質認證證書,但再進行點擊之后,頁面則無法像京東等大型正規電商一樣跳轉至有效的第三方認證平臺,證書細節也不甚相同,整張證書看起來僅為一張站內圖片。由于網站經營須在工信部備案,記者在工信部輸入該企業信息后發現,注冊時間與法人姓名和該公司提供的官方資料有所出入。這種狀況不禁令人生疑。
“拉人入伙”可獲高額提成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種企業的運營模式,記者以加盟商名義對其進行了暗訪。在一家名為“網創國際”的網站,其產品涉及服飾鞋帽、美容美體13類商品,均涉及各品類的市場主流品牌。該網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所采用的是“綜合+分銷”模式。
該公司網站頁面顯示,只需一臺電腦就能在家輕松賺錢。但這個錢是怎么來的?記者隨即聯系該網站客服。其客服表示,在3C數碼、化妝品、母嬰、服飾鞋帽等多個品類中選擇自己要經營的類別并一次性付款簽訂合約,然后該網站會提供給你域名及相關服務,有專業的老師輔導你經營網站,物流、技術、售前售后均由該網站負責,你只需將自己網站上得到的訂單返還給該網站即可,售價與成本價之間的差價即為你的利潤。公司主要為加盟商提供技術服務費,不同品類的加盟資金是不一樣的,3C數碼最便宜,僅為7800元,而升級版綜合商城最貴,為1.88萬元。
此項目招商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投資的多少與收入是成正比的。半年之內就可收回成本,代理加盟商只需在簽約時一次性付清賬款,之后所有環節均由公司承擔。盡管主要靠賣貨來賺錢,但如能帶來新的加盟商,則支付加盟商技術服務費的20%作為提成。若能發展供應商入駐該網站進行品牌銷售,網站也將會給予不菲的獎勵。
“皮包公司”忽悠加盟商
該公司將這種經營模式稱之為B2B2C模式,即工廠B2C。因為這種經營模式由廠商直接聯系該公司,然后再由該公司聯系加盟商將產品向消費者銷售出去。而加盟商自身并不能了解到實物的庫存數量。
整個供應鏈聽起來是完整的,但問題在于在整個過程中必須存在貨真價實的實物。對于電商企業來講,盡管網絡渠道可以幫助企業節省一部分運營費用,但產品的數量與質量是決定生意成敗的重要基準之一。然而對于這種經營新型電商模式的公司而言,產品在他們眼里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
記者向對方問及產品,對方表示加盟商只需負責自己網站的訂單即可。自始至終,記者未曾了解到實物在哪里。該公司網站只是說明有上千家廠商為其供貨,公司并沒有產品,若加盟商產生訂單,那么再由他們從廠商發貨至消費者手中。同時對方向記者強調,為保證加盟商的收益,公司在每個區域都設定了加盟商上限,例如直轄市為5-6個名額。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經營模式與坊間的皮包公司頗為相像。
該公司還為記者提供了幾個加盟商網站的成功案例。在網站頁面上主要涉及服裝類用品,包括美特斯邦威等品牌。該公司向記者介紹,加盟商投資之后,將得到公司的技術支持,擁有與成功案例類似的網站,并由加盟商決定銷售產品的類別,并自行定價售賣該類商品。
專家建言
警惕電商集資騙局
一位電商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電商行業內有許多類似企業打著所謂新模式進行集資或類傳銷行為,他們會銷售一些毫無價值甚至劣等的產品,而這些產品不會為網站加盟商帶來利潤,這種類似傳銷企業的擴張已害人不淺,甚至一些業內專家都卷進了這類事件,深受其擾。
同時,也有業界人士表示,不要輕易被噱頭所引誘,短時間內可收回成本對于新建的購物網站來說不大可能,要小心電商集資為行業及個人帶來的危害。資料顯示,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我國的相關機構也一直在經濟市場中積極應對,已有不少企業因經營環節涉及非法行徑而被判罰,例如太平洋直購網等多個網站的查處,都曾在業界產生不小的影響,但這并沒有根治此類電商的違法行為。
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表示,很難界定此類電商是否為傳銷企業,但市面上的確有一些網站涉及虛假宣傳與網絡欺詐,過分強調網購帶來的收益。但由于網絡進步速度較快,法律又相對滯后,這就導致立法約束較難進行,希望有關部門及時更新相關條例并加強監管。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國家有關部門官方網站上查詢企業信息,以此確認該企業的合法性。網站會在頁面底部明示相關資質證明,例如ICP證是網站經營許可證,可在工信部進行核對;可信網站是第三方檢驗證明,點擊后可看到完整的證書,消費者也可聯系第三方機構進行驗證。